千佛山慈善基金會的願景
撰文 / 千佛山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慧寂法師
台灣的人口結構步入少子化久矣,現今人口老化又日趨嚴重,這是影響台灣社會結構變化的最主要兩大因素。
為了因應這急遽的人口結構變遷,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也早就不合時宜,縱然較新的買房養老的倡議,在目前的經濟情勢下,也成為經不起時代考驗的說詞,然而活的健康和活的有尊嚴,仍是人們追求生活的二大目標。
千佛山慈善基金會創設至今已歷二十六寒暑,在創會會長上白下雲老禪師的指導下,我們基金會的工作取向,一直是以社會上弱勢族群中大家少做到的區塊為主。雖然我們每年皆辦理「白雲心,暖冬情」的冬令濟助活動,也經常性的受理急難濟助工作,但仍秉持「救急不濟貧」的大原則在進行。為了支持貧困家庭的子女充實知識,進而有轉變生命的契機,本會堅持投入助學工作,除了提供清寒學子奬助學金外,並提供助學生的生活補助,讓他們在艱困求學生涯中,減少經濟的壓力,接受到來自社會的愛心和溫暖,專心向學進而奠定學業基礎,努力實現自已的人生夢想。
我們也將招募更多志工,深入基層的每一角落,更加落實社區關懷的工作,將社會的愛心物資,直接送達貧苦的窮人家手裡,藉由義工長期性的定期訪視,深入了解個案需求,適時給與適當幫助和支持。
針對城鄉的不平衡發展,我們每年受理補助大學社團暑期活動經費,鼓勵大學生暑期能夠到偏鄉中小學,舉辦暑期夏令營活動;對於青少年受刑人,本基金會定期每月一次,邀請教誨師至高雄燕巢明陽中學,講授宗教課程,鼓勵青少年受刑人更生向上,建立自信心且勇於再次面對社會的挑戰。
我們關懷組的志工菩薩們,數年來更是不辭辛勞的穿梭在慈暉園和百合園途中,針對智能障礙和精神障礙患者,每月定期前往園區慰問關懷,送點心、說故事並帶動教唱,以溫馨的團康活動,撫慰那些被困在「杜鵑窩」裡患者的心靈。
近日來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的肆虐,造成全球人心惶惶,社會不安,鎖國封城歇業,造成經濟急速衰退。在此緣境中,人們更加深刻地體認到生命的無常,和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除了往昔對弱勢族群的急難濟助工作外,針對社會大眾的生、老、病、死苦,我們基金會願意再往前邁出一步,和社會大眾並肩而行,協助各個家庭和個人,共同追求身心靈的健康,創造出和諧又溫馨的社會。
我們即將開辦養生學堂,以長期性課程,全方位的提供養生健康之道,等待全球疫情逐漸平息,我們也期望能發展頤園養生的生活模式,提供年長的族群,追求活的更健康,生活的更快樂,也更有尊嚴的暮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