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之保健與治療」健康講座
守護社區長輩的健康
台灣社會人口結構愈趨老化,老人健康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因此基金會不定期巡迴社區,舉辦「退化性關節炎之保健與治療」銀髮族健康講座,與大家分享如何保養退化的關節,讓長輩們不再害怕爬樓梯和運動,希望能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
今年基金會前往仁武區的文武社區舉辦講座,由於是第一次來到這個社區,長輩們對基金會還有點陌生,來到活動中心門口卻遲遲不敢進來,直到義工耐心勸導,長輩們才魚貫入場。這次基金會邀請博正醫院的骨科專科醫生翁怡然演講,由於翁醫生的專業主攻人工膝關節,所以也與大家分享了很多臨床手術的運用。
講師先後與大家分享了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的方法,並表示如果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都無法解決身體不適的話,就必須透過手術來解決關節退化的問題,目前可執行的有內視鏡手術、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國內手術的方法日新月異,長輩們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傷口也不會很大,復原狀況也都相當良好。
然而聽到要換人工關節的長輩們難掩擔心之情,馬上舉手發問:「如果年紀太大,體力不好,也要開刀換關節嗎?」講師表示:「台灣目前換人工關節的技術雖然相當純熟,但對於糖尿病、心臟不好以及體力較差的病患,則需要審慎評估。」好多伯伯、阿嬤爭相舉手發問「打玻尿酸的效果」、「吃止痛藥可以維持多久」、「自體血漿PRP療法」,其實這些治療方式,只能減緩疼痛的症狀,關節的退化是每個人必須面臨的課題,無須太過擔心。然而想要維持健康的身心,就要從日常生活開始做起,多運動增加肌肉的力量、維持適當的體重以及善用輔具,都可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演講結束後,基金會還安排了有獎徵答活動,醫生所提的問題,長輩們都能很快的回答,顯示長輩們對這個講題的重視。活動結束後基金會也準備了紀念品給長輩帶回家,一位阿嬤臨走前特別跟義工反映:「這樣的活動可以多辦一點,讓我們老人家多學些東西。」聽到這番話,讓我們覺得很欣慰,只要能真正協助到長輩解決疑惑,那麼就值得我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