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律動(一)
文 / 午祿
整個自然界,太陽與地球的運行和我們每日的生活,氣血的運走是息息相關的。中醫裡談到的〝氣血流行〞隨著一天的日升日落有不同的生理變化,而且生理變化是按人的臟腑一經接著一經,流注於不同的臟腑,就是中醫經絡學稱的十二經流注。
一天的十二時辰,每一個時辰有一個臟腑正值其經氣旺盛時,十二個時辰配合十二條經絡,就剛好是一個時辰對應一個臟腑。一般來說,從寅時直到丑時的十二個時辰,配對六個臟、六個腑,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及肝。按照經絡循行,氣血輸注的時間,各自表現不同的生理功能,使我們的生活起居和養生保健有所依據。也就是我們的【生理時鐘】,現在我們來看十二經流注臟腑的時辰和生理現象的情形。
首先清晨三點到五點(寅時),是肺經旺時,也是一天人體衛氣開始的循行。這個時間起床較為理想,可以練習呼吸吐納和其他養生保健的活動。
早上五點到七點 (卯時),是大腸經旺時,清晨排便是好習慣,能多喝些開水或喝適溫檸檬水,對消化系統的清潔效果良好,也可防治痛風。
早上七點到九點(辰時),是胃經旺時,所以是消化食物最佳時刻。可在七點左右早餐,適合溫食,胃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它對我們一天的營養來源、體力、精力的供輸十分重要,提升體能,提高免疫力。
早上九點到十一點(巳時),是脾經旺時,脾臟是攝取營養來源的器官,有後天之本的稱呼。它有「藏意」的功能,跟人的思慮能力有關,不吃早餐就可能營養不足,而使大腦的思考靈敏度降低了。
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午時),是心經旺時,心臟是身體的君主之官,心經是其主要血脈。子午時是人體陰陽氣血轉換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時,一般人會在心經旺時午餐後午休,有助於陰陽氣血轉換。
下午一點到下午三點(未時),是小腸經旺時。午餐後消化系統小腸吸收營養最強的時刻。通常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就很合乎養生之道。
下午三點到下午五點(申時),是膀胱經旺時,是最適合體能運動的時間。因為人的五臟六腑在背部的膀胱經都有俞穴,俞穴是臟腑經氣在體表出入的門戶,所以膀胱經主控全身五臟六腑的氣血傳輸,因此只要強化膀胱經氣血,內臟經氣的傳輸就會更強。
下午五點到下午七點(酉時),是腎經旺時,腎藏精,為先天之本。主骨髓、主五液,最主要講它與生殖、生長發育的關係。冬令進補在冬至,一天補腎在此時進食進食晚餐。
晚上七點到九點(戊時),是心包經旺時,心包又稱膻中,是為「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心包是醫學所謂的冠狀動脈。所謂臣使之官,是指心包代心用事,所以心臟的病變主治以心包經為主。
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亥時),是三焦經旺時。三焦是原氣的別使,有主持諸氣的功能,表現在整個身體的氣化作用上。是身體造血和免疫系統排毒最旺時段,也是生長激素、退黑激素分泌的時候,更是靜坐的最佳時間之一。
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子時),是膽經旺時,也是氣血陰陽交換的時候,最適合睡覺臥床休息。如熬夜不休息,生理時鐘陰陽顛倒,對人體健康不利,易內分泌失調和肝火旺等。
凌晨一點到三點(丑時),是肝經旺時,此時段是退黑激素和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肝主藏血,人臥則血歸肝,因睡覺時人體不再活動,血液回流肝臟,活化肝臟功能,促進排毒。肝主疏泄,是指情緒管理和新陳代謝而言。前面說子時是膽經旺,丑時是肝經旺,肝膽相照,互為表裡,熬夜直接影響肝膽功能,所以早睡早起不熬夜對身體健康極為重要。
以上生理時鐘的把握,讓我們懂得如何生活作息,加上飲食適度調理等,以增強精氣神養生保健,可以祛病延年。
最後,在生命的律動中,提高生活的品質,理解生理時鐘,明白身體奧秘,達到真;妥善安排生活,情緒管理,養生有方,是追求善;快樂生活,照福家庭社會視為人生美境。藝術生活至高無上,唯真善美斐然成章。祝福大家健康平安,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