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子

拂子
  拂子這個法物,不是參學行者本身所用的東西,而是參訪善知識,尤其是參訪禪師的時候,禪師常常手中拿的一樣東西,叫做拂子;提手邊加一個弗,弗要的弗,也就是不要的那個弗,這也叫做拂塵。
這個拂子相傳起用於禪行者,他們參禪坐於山間林下或者是水邊,由於蚊子、蟲子、蒼蠅很多,這些修行者他們慈悲為懷,深怕用手或者是用東西驅趕,會把這些弱小的動物一不小心就攔腰弄死了,於是想出用草、用樹梢葉,或者是更柔軟的線布等等一類,把一頭緊緊的紮合在一起,逐漸…,後來逐漸改良精製而成為現在的拂子,至於它發明的緣起呢?
上白下雲老禪師,說了一個老參禪和間流行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師徒二人,苦行修頭陀,有一天他們停歇在峨眉山的七棵松岩洞前,小徒弟燒了一堆火在烘玉蜀黍,剛剛烘好,師父在洞裡面召喚他,小徒弟連忙答應著,進洞去看師父有什麼吩咐?可是當他把事情做好,再回到洞口的時候…,峨眉山我們都知道,它的猴子特別多,這個時候只見一對狒狒,長臂的金絲猿,正拿著烘好的玉米吃得不亦樂乎,小徒弟心裡一急,那管得了平日師父的教誨,也忘了出家人的慈悲喜捨了,順手他抓起一根玉米桿,舉手便向狒狒打去。
然而,峨眉山的猿猴是不怕人的,常常在山路的兩側,有時會直接向山路的遊客討東西吃,這些動物那管得了禮數,而小徒弟追打牠們的時候,牠們還以為在逗著玩,於是繞著樹,於是繞著轉,於是就這樣子追追打打,鬧了好一陣子;師父出來看,狒狒也逃跑了,剩著徒弟上氣不接下氣。師父問他:「你在做什麼?」手上拿著像撢子的玉米桿子,師父問他:「你手裡拿著什麼東西?」小徒弟卻喘息未定的說:「狒子,狒子」,可是卻觸發了師父的創意和靈感,不由自言自語的道:「啊!狒子?佛子?拂子……,」講到拂子,就想到是出家人的佛子;再想到拂子,乾脆就把這個東西叫做「拂子」吧!傳說這就是「拂子」故事的由來。
記得禪門有一個有關「拂子」的公案——
有一位參學行者,問一位禪師:「什麼是無情說法?」
老禪師說:「無情說法,你聽不懂?」
行者問:「無情說法誰懂呢?」
老禪師說:「無情說法無情懂。」
那麼行者就問老禪師說:「無情說法,您懂嗎?」
老禪師說:「我不是無情!」
然後,老禪師就把手中的拂子搖晃了一下,問來人說:「你懂嗎?」行人搖搖頭,搖搖頭說「不懂!」老禪師就說了:「我說法你都不懂,何況是無情說法呢?」
金剛經說「說法者,即是無法可說」,也就是金剛經說「如來說法者,即是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禪師要人明白什麼?是要人透過言語詞句之外,去體會到什麼;來人不明白,只能說不契機,就像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對面不識」一樣,帝王不把尊貴的我放下,當然就不能夠領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