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

朝山

真正朝山是兩種山,一個是祖師山,就是什麼宗派祖師發跡的地方,也就是他成為一代祖師、弘揚宗風的地方,像惠能大師為禪宗的六祖,曹溪南華寺就成為代表地等。另一個是朝四大菩薩山,並非像現在有些人誤解的,只要有寺院,就可舉辦朝山。

所以通常朝山,目的在朝禮佛菩薩的聖跡事蹟,效法佛菩薩的精神,學習佛菩薩的修養,所以朝山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不是指朝禮某一個人,因為這層意義,所以有一份無量功德。比如我們看朝山時,從某個地方開始,拜到山上去,這是學佛者平常很少有機會去做的事,而且也是一件做起來很辛苦的事。

在臺灣的朝山,還好有時候晚上開始拜,到第二天參加早課時間為止,在大陸的朝山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虛雲老和尚,他從南方發願要朝北方的五臺山,預定花三年時間,天天這樣拜,當然像這類特殊的例子並不多。不過,一般道場都很少在近距離拜,幾乎要在遠一點如三五天,或十天半個月等比較長的距離。

一般朝山前要先發願,或求事業順利、病魔遠離、家庭吉祥如意、社會安寧、風調雨順、天災人禍消弭…等各自發起一份願心,並藉著虔誠的朝禮及承三寶的功德力,以滿祈願的一種殊勝功德行。如要獲得佛菩薩的護佑,必須自己盡心誠意的去行持,也就是要有功德價值在,才會得到相契相應。

古來祖師大德絡繹不絕的朝山行為,都有所祈願,以至誠感應而圓滿長途朝拜的壯舉。學佛在培養智慧,唯有具備智慧的條件,才能經得起受苦受難的淬鍊。

朝山還包括有還願之作用在內,譬如有的求子女,有的為了父母身體不好、生病,祈求病癒而延年益壽等,就在廟裡發願,如果願滿了得到所需要的,就會去朝山,可能一個月兩個月不一定,就從家裡拜起一直到山上,這種叫做還願朝山。

這些還願朝山的人,往往到達寺院後,他並不是拜完就算了,可能會發心去做三年或五年比較辛苦的工作。所以在大叢林裡一般講廚房裡煮飯、種菜、打柴、挑水等部分的工作,很多都是由一些還願的人發心在那裡做三、五年,待習慣之後即使時間已到他也不回去,就這麼出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