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舍利應有的認識

   雲老禪師於一九九期佛印月刊中介紹「舍利」說:

  「舍利、設利羅,意謂身骨或靈骨。

  金光明經捨身品云:

  「舍利,乃無量戒定慧香之所薰馥。」

舍利,佛陀所遺有兩種:

  1.生身舍利-如來應身滅度,經闍維(焚燒),所獲舍利有三種色:骨、色白;肉、色赤;髮、色黑;體性堅固,椎擊不碎;但菩薩及羅漢所有,色澤相同,堅固不及。

  經中說:

  佛陀舍利,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若人能起塔供養,即得無量福報。

  2.法身舍利-經典是佛陀的法身舍利,闡述中道實相之理;不遷不變,無生無滅,恆古今存,彌天蓋載;若人能至心如法受持,當得見如來法身。

  經中說:

  「經典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可以不須復安舍利,因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故。」

  其中生身舍利有兩種,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便是碎身舍利,佛母般泥洹經中說:「我般泥洹後,二百歲時,阿育王從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萬四千佛圖(浮屠,塔也)。」

  碎身舍利中尚有一種名為「舍利子」者,是取荼毗後所得骨子,形狀橢圓無棱無角,像舍利鳥眼而命名,佛陀的舍利子,色澤晶瑩,或白或透明或五彩或如貓眼,隨人所見而異。佛陀的舍利也隨觀者而異,如浙江寧波縣阿育王寺的佛頂骨舍利,觀者便所見各異。

  若論道業之成就,荼毗所得可証明的應是「舍利子」而非舍利,「佛陀舍利」非同一般所說之舍利,因為經中所談有關舍利的讚歎都是指「佛陀的舍利」而言。舍利只是身骨、靈骨,以舍利說明一個人的道業成就非常有限,縱使荼毗(火化)有舍利子,也僅供勘驗,証明有道,至於遺骨本來就是「舍利」,能說明什麼呢?又何足展示於人,又豈是道人本有的意願?!

  全身舍利是真身不壞者,通常都是大菩薩視時代需要而化身處世的,像慈航法師、清嚴法師先後之示滅、坐缸、肉身不壞而顯現的金剛不壞身,他們生前一個顯現是聲聞比丘(外現聲聞相,內密菩薩行),一個顯示的是病苦身,但都先後以身証道,令疑者起信,為正信弟子啟示了正勤精進之功,有修就有証,鞏固了教法,他們是為教而捨報,展現的是化渡有緣的饒益功德。  

  經中既言:

  「佛陀舍利,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若人能起塔供養,即得無量福報。」

  基於此,當知有緣供養佛之舍利,自為無上福田;卻不可無緣而強求之,乃至執著於舍利而產生膜拜以求之行為,學佛應提倡正信,是為學得智慧而求覺悟。

  金剛經中說:

  「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學佛要維護正信之理念,才能使正法永恆住世。

  學佛人更要明瞭什麼是法身舍利。

  經中既然說:

  「經典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可以不須復安舍利,因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故。」

  所以雲老禪師對法身舍利之解釋是:

「經典是佛陀的法身舍利,闡述中道實相之理;不遷不變,無生無滅,恆古今存,彌天蓋範,若人能至心如法受持,當得見如來法身。」

學佛不是增加無明和愚行,學佛是為了得到智慧和覺悟;綜上所說,學佛人當知對生身舍利與法身舍利應如何認知和應對的態度了。

所謂執象以求,咫尺千里,「相」所代表的實在有限,而佛法除了「相」,還要兼及「體、用、相、境」,必須四者俱全,才能圓滿無缺失。「舍利」只是「相」而已,於「體」於「境」如何?為什麼「佛陀舍利,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若人能起塔供養,即得無量福報」?可是令人動輒流行展示舍利,於「用」又如何?捫心自問,為的是那椿?更有人喜歡標榜神通,自己想一手遮天,明眼人卻是一見便知,可憐的是受愚迷信的眾生而已。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今生不見,來世不免。試看佛陀住世時,有弟子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由於在白衣面前玩弄神通迷惑眾生而遭佛罰永住於世不得入滅之教訓,告訴了我們什麼?凡佛之真弟子,豈可玩忽?又豈可愚弄眾生呢?

什麼是佛?佛者覺也!

什麼是佛之教?以戒為師,依教如法奉行也!

什麼是佛心真慈悲?以眾生為父母,而思救拔以出三界苦海,六道輪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