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賢菩薩願行
關於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願行,我們一般來講,文殊菩薩是以智慧來表示他的特色,普賢菩薩是以實行的行為,所表現的修養來感化眾生,所以說,一般我們中國稱這二位菩薩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
我們來講文殊菩薩他的特色,就是說智慧,在華嚴三聖裡面,有文殊普賢兩個菩薩,因為釋迦牟尼佛在說華嚴經時,就是以文殊菩薩為上首,有時是普賢菩薩為上首,所以華嚴三聖是指釋迦牟尼佛跟文殊普賢,而文殊菩薩他過去世已經成佛了,叫做龍種上尊王佛,因為他倒駕慈航,現菩薩心來度化眾生。
文殊菩薩他智慧很高,被稱為七佛之師,他曾教七個弟子都成佛,這是過去世七個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弟子、學生,所以說文殊菩薩稱為七佛之師。但是他這世來我們娑婆世界,他現菩薩相,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菩薩法時,文殊菩薩都會時常在道場裡面,於講經時來示現,在座中為上首,提出問題來請教釋迦牟尼佛,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度化眾生。
在我們中國來講,文殊菩薩他所顯化的道場就是在五台山,五台山我們稱為清涼山,在華嚴經裡面有講,我們中國的清涼山,文殊菩薩隨時都跟一萬位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在那裡行菩薩道,所以很多人去朝拜五台山時有很多殊勝的感應。
再講普賢菩薩,我們在做早課要念普賢十大願,華嚴經裡面有講普賢行願品。佛典中有許多經典介紹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騎著白象,六牙白象,如果有人還普賢的大願時,修普賢的法時,普賢菩薩他都會示現來跟這個人摩頂、來加持、來保護他。
普賢菩薩可以說也是對懺悔我們的業障、發願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菩薩,所以說這是大行。因為佛法講解行並進,了解道理以後必須要去實行,這樣才可以得到利益,華嚴經說信解行證,有行才可以證明,實修實證,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會拜普賢菩薩,懺悔時會念「南無普賢菩薩」。
這個普賢菩薩所顯化的道場,就是四川的峨眉山。這峨眉山有很多普賢菩薩顯化的聖跡,我們去峨眉山朝拜時也有很多這種不可思議的傳說,說普賢菩薩在那邊顯聖,有很多的聖跡。我們要修行的人,要學這些菩薩他的好處,比如觀世音菩薩他是大慈大悲,我們如果學慈悲,我們就跟觀世音菩薩相應。
我們如果要學願力,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佛道」,這是說非常不可思議的願力;如果要學智慧,還是修文殊的法,譬如密宗也有很多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禪宗裡面也有很多人,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得到成就。而普賢菩薩他的大願行,他發這麼不可思議的普賢十大願,讓我們來學習,對我們的修行是一種勉勵,我們如果可以照菩薩教我們的道理去修,我們就可以跟他相應。
關於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願行,我們一般來講,文殊菩薩是以智慧來表示他的特色,普賢菩薩是以實行的行為,所表現的修養來感化眾生,所以說,一般我們中國稱這二位菩薩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
我們來講文殊菩薩他的特色,就是說智慧,在華嚴三聖裡面,有文殊普賢兩個菩薩,因為釋迦牟尼佛在說華嚴經時,就是以文殊菩薩為上首,有時是普賢菩薩為上首,所以華嚴三聖是指釋迦牟尼佛跟文殊普賢,而文殊菩薩他過去世已經成佛了,叫做龍種上尊王佛,因為他倒駕慈航,現菩薩心來度化眾生。
文殊菩薩他智慧很高,被稱為七佛之師,他曾教七個弟子都成佛,這是過去世七個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弟子、學生,所以說文殊菩薩稱為七佛之師。但是他這世來我們娑婆世界,他現菩薩相,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菩薩法時,文殊菩薩都會時常在道場裡面,於講經時來示現,在座中為上首,提出問題來請教釋迦牟尼佛,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度化眾生。
在我們中國來講,文殊菩薩他所顯化的道場就是在五台山,五台山我們稱為清涼山,在華嚴經裡面有講,我們中國的清涼山,文殊菩薩隨時都跟一萬位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在那裡行菩薩道,所以很多人去朝拜五台山時有很多殊勝的感應。
再講普賢菩薩,我們在做早課要念普賢十大願,華嚴經裡面有講普賢行願品。佛典中有許多經典介紹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騎著白象,六牙白象,如果有人還普賢的大願時,修普賢的法時,普賢菩薩他都會示現來跟這個人摩頂、來加持、來保護他。
普賢菩薩可以說也是對懺悔我們的業障、發願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菩薩,所以說這是大行。因為佛法講解行並進,了解道理以後必須要去實行,這樣才可以得到利益,華嚴經說信解行證,有行才可以證明,實修實證,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會拜普賢菩薩,懺悔時會念「南無普賢菩薩」。
這個普賢菩薩所顯化的道場,就是四川的峨眉山。這峨眉山有很多普賢菩薩顯化的聖跡,我們去峨眉山朝拜時也有很多這種不可思議的傳說,說普賢菩薩在那邊顯聖,有很多的聖跡。我們要修行的人,要學這些菩薩他的好處,比如觀世音菩薩他是大慈大悲,我們如果學慈悲,我們就跟觀世音菩薩相應。
我們如果要學願力,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佛道」,這是說非常不可思議的願力;如果要學智慧,還是修文殊的法,譬如密宗也有很多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禪宗裡面也有很多人,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得到成就。而普賢菩薩他的大願行,他發這麼不可思議的普賢十大願,讓我們來學習,對我們的修行是一種勉勵,我們如果可以照菩薩教我們的道理去修,我們就可以跟他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