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菩提寺的五觀堂正式啟用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
五觀堂也就是齋堂,是寺廟裡僧人應供受齋食的地方。這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築,民國九十五年稍將底層擴建,即成為採光明亮、通風良好、作業寬敞、遊韌有餘的理想大寮的烹飪環境。
第二層一半作庫房用,有充裕的延伸的儲藏空間,極富設計之巧思;另一半是僧人五觀堂,尚有一區則劃分為貴賓室,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層與地面平,是供大眾齋食之區域,遇法會時充分利用,可開五十餘桌,每當流水席一展,已足夠數千人之周旋運作。
所謂「五觀」,是指修行人受施供養時,須正意受食,心存五觀: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可受此食。
佛門有「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之警語,是為行者盡形壽引為惕礪之事。
齋堂裡,通常供奉監齋菩薩,梵語為摩訶緊那羅,譯義為大黑神或大黑天。在我國叢林中,有的監齋菩薩像是紅臉黃髮,有的是綠臉金髮,有的是黑臉紅髮,雖無標準,但共同點卻都是瞋目怒視,手執斧鉞,一臉煞氣,乃至還有手執蛇矛的;可見,防心離過、誠意受齋,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居士們隨喜用齋時,請合掌念:〝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法界有情眾,皆共成佛道〞,此示將布施的功德,與眾生分享利益。
(註:食存五觀之「可受此食」,叢林原句為「應受此食」;雲老禪師以「可」字比「應」字為得體,遂改之,令弟子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