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師:上若下勍法師
行者部學生:觀行 時間:97年4月
在菩提寺行堂是學生專屬的職事,不是很粗重,但很繁雜鎖碎。能充分把一個小團隊是否和樂融洽之團隊精神在短時間內表露無遺。能?否?端看每位同學的學習態度、包容心、服從心、習慣性(習氣)。
同學來自於不同環境、背景、年齡、經歷、所以想法看法都有很大的差異。能一起共事是緣份,彼此間小磨擦也難免。於磨擦中顯現出各自的優缺點,看到計較與執著,亦或是包容與體諒。以下幾點是自身於行堂工作中之起心動念,是個人習性與心念起伏。亦是五蘊形成後所產生的煩惱,計較與執著,值得好好分析研究一番。
案例一:剛到佛學院正值寒假期間,同學不多,相對的工作量就多。早課站一小時,早餐行堂約二小時,中午至少二個半小時,不到一星期體力受不了,心中不自覺滴沽起來。工作?讀佛學院`?如何是好?繼續下去身體能承受多久?願意承受嗎?
案例二:一回生兩回熟,行堂工作熟悉後心想:很簡單的工作,何以搞得大家手忙腳亂,人仰馬翻。真的是規定嗎?或是個人因素?心中有些不踏實感,有點煩,就這麼呆板嗎?!
案例三:有天在大寮送菜進電梯,另一位同學接到電話後連打聲招呼也沒有立刻離開。目睹眼前這一幕差點口出惡言。也不看看時間已經很緊迫了,真不打算讓大眾師用餐是吧!自個兒心理囉嗦一堆。
案例四:某天掃地時洗碗區傳來聲音,慧淨師,你是不是跟某某師告我一狀?另外一個聲音很緊張的説:不要講啦!我應聲抬頭看了一眼心想:不趕快做事還吵,即使有講也是事實,不自我檢點還大小聲叫。
案例五:某某師:過年大護摩法會一樓用餐區由你跟我一起負責。
我:為什麼是我?叫當週的老板自己去做。
某某師:你先聽我講。
我:不要,轉身調頭就走。
這是來讀佛學院後第一次大聲跟人說話。現在回想起才知道自己有多任性。以上幾點是開學前發生的事件。開學後上了五蘊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業因和色塵緣境相應,即是外緣引發內緣,問題在自己本身而不是別人。不但諸業未隨緣了還隨業造業。也是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之最佳寫照。現於行堂工作較能以心平氣和之態度面對,對人多予包容、體諒。但是五蘊的調理仍使不上力不知如何著手。解、行還是平行線沒有交集,這也是寫這些案例的主要原因,懇請教授師能多多予以指導,讓後學在修行路上能更上一層樓,感恩。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若能於其中去做認識,探討與道有關之事,且具有饒益性,這不也是自我磨練和漸修的好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