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劃地為限
學生:林嘉芩
就讀佛學院的宗旨,是在讓我們暫時遠離色塵,藉著修學基礎的佛陀教法,修養無始浮亂不定的心性。院方與教授師們不斷的提醒同學,如果沒有非必要的理由,盡量把心安住下來,不要一顆心常常往外跑,影響到課業也會影響初發的道心。學院主要的課程就是五蘊的調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生起的意念是隨境轉被牽著鼻子走?抑或是可以「為心之師」的,時刻收攝不為物轉?這次於己的請假外出,有無法推拖的理由,除可藉機與朋友分享學院生活所學,也珍惜與家人親友共處的時光,這也正好考驗塵世諸多外緣的生起,自己能把握多少?
人出了山門,心也跟著外出了。這顆三個點往外跑的「心」字,是喜歡到處攀緣的,多采多滋的塵境讓這顆心充滿新鮮好奇,緣境越多心就抓得越多,什麼都不想放過,好怕錯失一二,貪念慾望隨之生起,有著獅子大開口之勢。這一出門才知道何謂「山中修行半年,塵世一日盡去」。三業之中最容易造作的莫過於口的行為,所謂「食色性也」,在外時,我們最出名的文化莫過於豐富多樣的飲食選擇,不同餐館、小吃飲藏在各巷弄中,外食的方便,琳瑯滿目,眼花撩亂,選擇之多,應位各國之冠。而塵世散發著「慵懶與享受」的氛圍,於無形間,任何「美」的事物都不斷的提醒,要努力去追求。因此美食當前,無人能擋,於口於心最難克制,觸目所及的色香味,不顧飽餓與否,每每都有拼命三郎的本領與「肚裡能撐船」的氣勢,無不秏盡時間滿足這張口的欲望;自己應有的口慾的把持,也因為意志薄弱,竟猶如餓鬼般的胡吞亂塞一翻,行口腹之慾,好不享受其中滋味!
人遇到事、物的生起時,通常都是用「以心為師」的直覺做本能的反應。任何發生的一草一木人人皆愛當判官,去發表時下追求的「言論自由」,只要是表現出「有理走遍天下」的姿態,勝利的鎂光燈就會自然的投射,虛榮的光芒如糖衣般,把「自我」包裝的好好,來取得片刻的快活。因此於口業的造作,一頃間就造善造惡,並夾雜著許多無意義的無記業報,有謂「無心之過最難消」!假期最是容易讓人放鬆散慢,所謂講話的分寸拿捏、適宜與否,於離開學院後就跟著拋諸腦後,就算有意的想去修飾身口意的行為,多已是事後諸葛、於事無補了。
於《正法念處經偈釋》有云:「行視於八尺之地,於有限的生活環境中,修養”根、塵”和”識、智”的清淨,突破世間的”染、著”障礙,方稱名符其實的比丘」。畫地為限並非躲避現實,是為專注法身的清淨修養,過多的根塵相觸只有隨著業流轉,殊不知每個念頭的生起都有轉識成智的機會,這種果實才是真正的飲食,最是甘甜最為營養。內心對自己放縱的行為感到慚愧,自制力不夠,於修行猶如走在崖邊,危險且須小心謹慎。如果瞭解自己於緣境尚不能把握時,就該減少外緣,安身在寺院做老實人,值此幸福衣食無憂的時刻,感恩惜福精進才是。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