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老和尚《心地法門》所談的的三界28天,「天」是一個範圍、一個環境,是以人可以理解或是依於人的道德修養、心性而分別的不同的世界,於人修養層次的差別而有不同。三界分別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 欲界:人為本體,關係到從物質實際上去接觸而滿足的一種現實感,欲界是偏於物質層面,屬於業及煩惱的,如何從物質的修養到道的完成,處在轉凡入聖的階段。
欲界六天:
|
六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四天王天 |
有「一四天下」的內容: 東方是持國天, 南方是增長天, 西方是廣目天, 北方是多聞天。 |
此東西南北的方位,是以人的業力而言。如果以現代的觀念來說:就是涉及到族性、人文、歷史的問題,包括風俗、習慣種種。 |
2 |
忉利天 |
天道的層級是在32層跟33層之間的33天,天王是帝釋天,是人與天交界的地方。 人涉及到業,天就涉及到道,就是業與道的一種差別。 |
以人的福德因緣來講,在人道時只修福德因緣,從來不學習佛法,不種下菩提種子,是往生後第一個去的地方:受福報、享受功德,只有樂沒有苦,完全享樂的環境,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修行,等樂報受完了,業顯現了,依舊要墮落,所以佛陀講「放逸懈怠盡在忉利」。 |
3 |
夜摩天 |
又稱須夜摩天,「須」是善、「夜摩」是時間之意。意旨是非常珍惜時間的一個環境,此在人道的時刻就希望能夠修學戒、定、慧具足的願力。 |
因為非常珍惜時間,所以此天道的眾生就有所謂道的存在,而有修養的機會。但因偏於戒學,於定、慧缺乏,所以福德的果報太多,而於道的修養會產生畏懼感,有怯步不前的現象。 |
4 |
兜率天 |
「兜率」即知足的意思。 所謂知足: 1. 在人道已出家的身份:於欲已經可以捨,於道已經接觸,依於戒、定、慧,都已經有了修養,而修養的程度要有四地到六地菩薩的成就即能生於此天。 2. 在家身份:要具備有四地、五地、六地的修養,也要有來去娑婆世界的願,生生世世為佛弟子、並隨緣化度眾生,才能成為兜率天的眾生。 |
兜率內院: 入內院可以聽聞彌勒菩薩說法,因為這是彌勤菩薩的願力世界,繼續修養,完成七地、八地,最高能到九地成為補處菩薩,又稱等佛菩薩。 進入兜率內院的條件: 1. 出家身份,必須在人道的時刻完成六地的修養,且生生世世來去娑婆世界普度眾生的願力。 2. 在家身份,必須完成了六地的修養才有機會進入到內院,但涉及到人世牽業的問題,成就六地非常的困難。 |
5 |
化樂天 |
化指「變化」、「突破」,指化所知於法,超越了所知障的修養,於樂而言是法樂的。 |
化樂是化自身的修養,屬自利的行為,已成就了羅漢的果位,處在清淨菩提的一種境界,此天是聲聞乘的修養。 |
6 |
他化自在天 |
他,可翻成「彼」,談到「彼此」就關係到因果關係與因緣法則。 |
在人道的時刻,成就了菩薩,完成了六地,如果願力沒有要去兜率天,那就是在他化自在天的境界裡,是菩薩乘的修養。 |
- 色界:物質非常淡泊,已經可以表現出精神,也可突破煩惱、顯現菩提的道理方法,從道的認識到道的進行,一步步於修養慢慢提升,卻較偏於功德與果報的。色界有四禪18天,每個階段很明顯的透露學佛行者,如何修養能達到的階段。
- 初禪3天:以「梵」來修行,是依於原來業經過苦行歷練之後,在道的世界裡,完全以「道」作為生命的價值觀。
|
三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梵眾天 |
於業經過苦行磨練,已經到達非常少的一種境界。 |
於欲來講是非常微細、不受影響的現象,以道為依皈,為梵天的眾生。 |
2 |
梵輔天 |
「輔」是輔導、輔助、輔佐。 |
於道的修養,從個人而提升到可以輔助梵天天王,當個輔導者。 |
3 |
大梵天王 |
修養再提升,到劫波完全盡絕。 |
從輔佐者到最後的修養跟大梵天王都是相同的,有普及性的意思。 |
- 二禪3天:以「光」代表智慧。進入二禪,就有所謂智慧的高低、上下的差別。而初禪,還未涉及到智慧的分別與認識。
|
三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少光天 |
「光」,指智慧之光。 |
智光已開啟,但其光明是微弱的. |
2 |
無量光天 |
智慧開啟的差異,包含各式不同程度的人。 |
少許的智慧開啟後,繼續修養提升,以人的整體言無量。 |
3 |
光音天 |
指智慧之光可以表現於言語與聲音上。 |
只有人有智慧用言語來表達,所以最早人的來源來自此天。 |
- 三禪3天:於「淨」,業已經清淨,沒有因果的果報,於道而言,有正道,也有邪魔外道。
|
三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少淨天 |
於道,難免還有外道的道理方法。 |
因不同的族性、國家、及本身的習氣、業習,所修養的不同,於正道而言,是少分的。 |
2 |
無量淨天 |
從少淨天的修養再提升。 |
提昇正知正見純正的程度。 |
3 |
遍淨天 |
修養普遍純正的環境。 |
將所學能夠運用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得到功德利益,沒有傷害,完全的饒益性。 |
- 四禪9天:凡是有關佛陀教理方面的作為,如:做功德、修養、修行辦道、苦行,依教如法修,而可能到達什麼樣的天的範圍。
|
九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無雲天 |
雲的最上層,沒有雲的發生了,即是電離層的環境。 |
善惡業都已盡,只剩福德因緣,此時心量已經有了虛空的樣子。 |
2 |
福生天 |
單純的福德因緣,做功德往生的地方。 |
依於人的福德因緣而承受樂的果報,以極樂世界比喻而言,福生天猶如住在蓮台的眾生。 |
3 |
廣果天 |
「廣」是一個平面的、在人力所及的範圍,去承受果報的環境。 |
此天是以業報裡面的善果來說,包含所行的善行、所種的善因,而承受果報的地方。以極樂世界比喻而言,廣果天猶如已經成為極樂世界的眾生。 |
4 |
無想天 |
此「想」是五蘊的運作。有受而後想,想後才會去做。 |
「有想」是以道的力量,由色到受,以道發起的想,是在虛空的境界裡,是一個空相。 |
5 |
無煩天 |
以道而言,沒有什麼煩惱了。 |
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麼,不為成佛成菩薩等境界所煩惱。 |
6 |
無熱天 |
因為無想、無煩惱,達到一種清涼的環境。 |
戒行莊嚴就可以達到此境界。 |
7 |
善見天 |
「善」指好,「見」指從人的五根所接觸的。善見意指正知正見已建立,可以明辨是非了。 |
根塵相觸已無分別心,不起計較、不起執著,所見聞的都是在道的前提,不好的轉為好的,好的還會再增上,此正知正見的建立是個人的事。 |
8 |
善現天 |
「現」指顯現,要能表現出來的,能做到不參與是非。 |
能說並能夠做得到,而且能去幫助別人。 |
9 |
色究竟天 |
於《華嚴經》講「有頂天」,欲界進入到色界的最頂端。 |
於物質的認識與修養,都已經達到不受影響,還能分別、並且表現,到達究竟圓滿的境界。 |
- 無色界:於欲界的物質已認識了,於色界的精神也認識了,進而要去認識道,於道不起分別、計較與執著,以相應相契為前提,都能夠表現出來。
|
四天 |
意涵 |
修養範圍 |
1 |
空處天 |
色究竟後進入到無色,所處的一個境界、環境是屬於虛空,在色究竟天的頂上。 |
於世俗的知識經驗,能夠全知道,但對佛法是陌生的,在道的方面未能表現利益,就是處在空處的範圍。 |
2 |
識處天 |
識處是能接觸到的,而且能做深入的認識、瞭解的。 |
於佛法已經慢慢的接觸,要先能夠認識自己,再找到相應的法門,行一門深入,此修養是有限的、是偏於個人的。 |
3 |
遍一切 處天 |
無所有處是到達了普遍一切的地方,沒有任何環境、範圍是人所不知道的,在修養與智慧上都可以表現出來。 |
佛法從識處的知見提昇,邁入到三藏12部、八萬四千法門,無所不通,於己能夠把握,能把佛法融合在現實生活並且用得上,於他有隨緣隨境、隨喜功德的修養。 |
4 |
非想非非想處天 |
第一個「非想」是依於有想,從世俗進入到佛法,或謂從業的進入到道的。 「非非想」是突破道的,沒有了道的執著,是隨緣隨境,相應相契修養。 |
可以說欲界是有想,色界是無想,突破有想、無想,才是非想。從空處、識處到無所有處皆可隨心所欲,於個人心境已達無分別心、平等心,才是無色界的最高修養,是真正的自在、灑脫與清淨。 |
三界28天,都是談及人的修養,不是談成就,從欲界到色界的四禪天以及到無色界,是對修養的境界與認識而所處的位置。
學佛是生生世世去廣泛的學習,無論成就與否,是都沒有休息的。
對照書目:《心地法門》。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