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療
專題報告:正法念處經偈釋
教 授 師:上若下勍法師
學 生:解心
「石火電光能幾何,可憐恩愛受奔波,
皮乾尚戀資財廣,黃瘦猶貪酒色多,
夕死朝生那傾息,心魂追去見閻羅,
糸毫罪業從頭數,文簿分明定不蹉,
差送鐵床桐柱獄,言聲哀告苦吟哦,
我今悔恨修行晚,免死輪迴變馬騾,
累世業冤因自昧,未能成佛豈由他,
人人有個真如性,生死誰能肯練磨。」
〈文殊菩薩降魔杵偈〉
這是我與文殊師利菩薩緣分的開始,在台南大仙寺石柱上,看似不規則地刻著一些文字,是任憑我看幾遍也不知怎麼念著,經由一位師父的介紹,才明白其中念誦的奧妙,師父還給了我一張小卡,正面印著的是刻在石柱上的樣式,背面是正常的樣式(如同上面所寫),我把它放在書桌上,不自主地就會想起、念誦著,不知不覺這段偈文竟也刻在我的腦海裡了!
在課堂上院長反覆地講著行堂工作的事,一方面說著何謂修行,一方面說著如何將理論落實在生活上。曾經我也思索著,行堂的目的是什麼?職事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又與修行有什麼關係?這能否了生脫死?所以院長一方面講述的同時,我又一方面反覆思索著這些問題。
在為了學習佛法而來到這裡的同時,經過了這些時間,我很深刻的感悟到「生活即是佛法」!這句話很久前我已經聽過了,雖然可以認同這個觀念,但是一直沒有深刻的感悟,總覺得到寺院上佛學院,一定會有些什麼不一樣的。但是實際上是真的都是一樣的!四季依舊輪替、晝夜依舊更換、人際之間依然磨擦、煩惱依然不斷。只是換了個時空、換了幾張人皮,問題的點依舊存在那裡,而正好相應了院長所說的,「你沒解決的那個問題,它一直都在,只有等到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了,問題才不再是問題」,「然後當你處理掉這個問題時,你還要再反覆思索著,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都能用愈來愈圓滿且饒益性的方法解決問題,直到盡形壽,這個問題就不再是你的問題了,反而成了你智慧的顯現」。
這不就是道破了整個了生脫死的方向嗎?人因業而來到世間,又因業而深受痛苦與折磨,在這之間反反覆覆、來來回回輪轉著,全都是因為我們掌控不了自己,受「業」或「習性」束縛牽絆著。而這一切的種種都直接地呈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上,因為我們已經非常習慣了既往的生活模式,就像是我們已經完全被滲透了,所以幾乎沒有察覺到這些情形。甚而,就算我們聽聞了些佛法上的道理,我們或許還會半信半疑;更糟的事,就算我們相信了,但是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性,我們竟無法駕御自己!
舉個例子來說,當別人講的話不合自己意時,僅管我們已經知道,這是我意識的情感作用,而產生的排斥現象;理智上我們也明白,如果不客氣地就回嘴,可能導致的是一場唇槍舌戰。所以理智會試圖告訴自己,要委碗、要輕聲細語應答,更甚者或是應諾便止。這種種的重點不是在於是與非或對與錯,而是在於如何表達可以讓對方接受,或是如何表達可以讓對方心悅臣服(前提是對方是錯的時候),以達到圓滿的饒性益,而不僅是止於為排斥而排斥,或委曲求全。但是實際上呢?這些思考都是稍縱即逝的事,通常實際上證明,最終獲勝的都是逞口舌之快的衝動小子,它就像脫繮野馬,不理會理智所下的命令,搶在理智之前開啟了一埸舌戰。
多麼地明白啊!我們的病就是這樣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上!學了一些理論了,懂了一些什麼了,卻僅止於知啊!多麼地無能為力啊!佛陀是個大醫王,留下了了生脫死的藥方給我們,但是只有我們自己能做自己的醫生啊!這一些都是佛陀的慈悲,為末世流轉於生死的我們,點燃明燈、指引明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病症下應下的藥,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更不要給自己藉口,因為我們應該面對的,是自己無始以來的業力,它已漫延了我們全身,而且與我們神識共處已久,惟有我們自己下定決心,才能治療自己啊!
人生苦短,要好好珍惜與把握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每個生活的當下,都是我們療癒自己的機會,要好好把握,切莫蹉跎!佛法的道理,存在的義意是讓眾生自我治療,對自己症狀下應下的藥,而不是拿來檢視或是批判別人的武器。「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修行就是要往自己的心識裡一直下功夫,長久以來的病症才有痊癒之時。眾生都是一樣,在苦海裡沉淪著,佛法是慈悲的,切莫把學來的佛法當成檢驗別人的武器啊!
我們的生命真的是很短的,誰也不知道大限何時屆至,心力都該花在自我調整與自我改造之上。如上所述,業力的扭轉、習性的改變是很不容易的,既然已經知道察覺了,在這上面就要好好下功夫,不要再把心力放上檢討別人之上了!「累世業冤因自昧,未能成佛豈由他,人人有個真如性,生死誰能肯練磨。」以此之偈反覆提醒、砥礪自己,並求日益精進!
參考書籍:《正法念處經偈釋(一)》 白雲禪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