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新的思路(二)

    朋友,您想做個自在而快樂的學佛人嗎?白雲老禪師的演講集「開拓新的思路」將會讓您一醒神腦...

  • 定價:$180 售價:$180元
  •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精采內文試閱

禪的內心世界

非常難得的機會在這裡演講,從去年三月開始,我在各地所有的活動都停止了,包括上課、演講……等。本來這幾天不在台灣,但是一年多前訂下的口頭承諾,讓我首次來這裡和大家聊天,以出家人而言,即使口頭承諾亦是妄語戒,因此,特地把一些事情做安排,來這裡和大家相聚。

今天從體、用、相、境的知識和概念上,和各位做些簡單的探討;雖然各位手上有張大綱,但我演講時很少用大綱,或照著大綱一條一條的講,當然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以一種隨緣、隨時空的方式,來表達知識或經驗。因此,今天的主題是禪的內心世界,以人而言,是多變化的動物,怎麼去探討人的內心世界呢?

在佛法裡,如以色身和法身來分辨,依現今的語言,色身是指物質體,也就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合起來的身體;法身是指精神層面,所展現出來的內涵,也就是說一個人,除了具備物質的色身外,還包含精神的法身,這點必須要了解,否則的話,很容易偏於色身方面的挑剔,或肯定、或否定;譬如談地、水、火、風,或六根、六塵,都是在物質上打轉。

今天把重點擺在精神領域,我們第一個子題是「心為主宰」,究竟什麼是心?最簡單的說法,心指的是我,「我」是以分別來表現自我的情感作用。經典上說心有肉團心、有思慮心,其實肉團心是維護物質組合的身體,或是維護色身的東西;而思慮之心則是指修養,或表現精神層面內涵的「我」或「心」。

我先提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心為主宰,究竟怎麼主宰?

在三國時代,曹植作了一首有名的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當我們接觸到這首詩時,會有什麼樣的直覺反應?想到親兄弟,為了名、為了皇位的爭奪,不惜鬩牆;事實上,在禪的領域裡,不會用這種方式看問題,因為那種方式,偏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非探討現實上的問題。

從詩裡的意境,容易了解,人之所以稱為人,是必然的現象。但不能說是曹植的對與錯,或是他哥哥的對與錯,為什麼?如果硬要分別對與錯,那麼他就不該來到人世間,若沒來到人世間,就沒有對與錯的問題了;在這裡面,如何說明心在主宰呢?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也有謙讓的故事,就是把自己的權利、皇位讓給另外一個人,這一故事,並不是謙不謙讓的問題,而是不管思想、情感、或做法,根本還未發生,他只關心到現實的利害、人的疑心病、人所擔心、執著的問題,才會有這種殘酷的事實發生;學佛的人,如果以禪的思考、道理或方法,去面對這些問題,還是自己主宰自己。

佛教的經典講「一切唯心所造」,或說「萬法唯心所現」,都是談心的問題,各位今日來到這裡,也是心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心念裡存在的內涵,引發不同的行為,它不是單一的、或絕對的;而是不同的人、事、時空,表現不同的情感作用。

心為主宰,千萬不要擺在同一個地方,認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或修行一定會成道、造作一定會成業;其實道與業只是一種行為,如以人而言,行為本來就有偏差,世間的種種,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如果把自我的心,擺在自己的身上,但不要把別人的心,一個個拿到自己面前,這心為主宰,才是一個真正的主宰者。

否則的話,就像我常說的,學佛、不學佛的人,通常眼睛看著別人、耳朵聽著別人,對別人的對與錯,非常的清楚;所以,我對學佛的人說,面對別人時,希望每個人都是佛、都是菩薩,自己只是個眾生,反而無所謂,可能大家聽了這話,認為我說錯了。

其實,我是從負面之中,顯現出正面的道理,因為人人都是看別人好不好,很少思考別人若是好的,對自己怎麼樣?不好的,對自己又怎麼樣?而自己又是以什麼樣的身份、立場去要求別人,面對別人的好壞?講一句過份的話,即使是一位老師,也只能去引導學生,不可能說--我要求你,就能改變你,因此心為主宰,要把重點擺在自己的身上。

那麼心究竟如何組成的?現在不談肉團心,而談思慮的心,先講個簡單的事物,來發現它的組織。如果大家看了我的資料,知道我已八十三歲了,可是,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想,不可能吧!當你產生這種意念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意念的產生,是來自於心的架構已經組織完成了,所顯現出來的。

但是心的架構,在佛法裡是指色、受、想、行、識,也就是五蘊;通常會說,五蘊指的是心,心起變化產生作用,即是五蘊起變化產生作用。當你從資料上看到這和尚八十三歲了,馬上進入到你的意識裡,意識完成之後,會產生一個反應,前面整個就是色蘊。

所以,色蘊的完成,來自色塵、法塵、色法,而後形成為色蘊;因此要了解,色蘊不是物質所完成的,而是從物質上展現出來的精神層面。當你們看到資料,再看到我這個人,裡面就包含我剛剛所說的,色塵、法塵、色法,以至相應於自我,形成的心念,才會有信、不信、可能、不可能,在剎那之間,完成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