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內文試閱
人生,是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價值,從價值中發現得失;然後,老了,纔能擁有許許多多的為什麼?
註:有限的生命中,如果想擁有豐富的內涵,就不能任由日子平白輕鬆地過去。日常生活中凡事用心體會,從中尋找價值,顯現出生命的意義;而且不斷由尋找價值中探究得失,逐漸累積出豐富且精湛的知識經驗。
蠟燭有燃完的時候,電燈有斷電的時候,油燈有油盡的時候;唯獨佛菩薩的願,是永遠的行捨而無窮盡。
註:有形的物質體,它的生命歷程是「成住壞空」;無形的精神世界,仍然不離於「生住異滅」的過程,它們歷經時空,最後必然終結。只有唯一的——佛菩薩的願,卻是只有「生」,沒有「滅」的時刻,對眾生的慈悲、喜捨,更是行無止盡。
走在生命的道路上,不僅是腳步要穩,而且還要耳聰目明,頭腦清醒;就像是行於高空,表演走鋼索的人。
註:這是一個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世界,每一步履的跨出,必須靠自己的審慎判斷,因為下一步的結果,好壞全由自己承擔。如果一個不小心,聽不清楚、看不透徹,以致糊塗地跨出危險的腳步,那後果可能是畢生難以彌補的遺憾。
不傷害別人,就是修行;能幫助別人,就是菩薩;大乘佛法下的修學行者,必須如此的走在菩提大道之上。
註:大乘佛法下的修學行者,凡事不以自己作唯一考量、為最終目標,而是面對人與事時,保護自己,不傷害別人。當自己得到利益,仍希望與他人分享利益;而且於修學佛法中得到成就,更願提供自己的知識經驗幫助別人一同行於菩提大道上。
戒的維護,像世人遵守法律;定的修養,像世人培育品德;慧的發揮,則不只是世智聰明而已,必須圓成般若波羅蜜法的實性。
註:戒定慧,明白說出修養的方針,告訴我們於身口意如何修正錯誤。平時在有機會侵犯的情形下因戒的遵守而能不侵犯;在可能亂的環境下因定的修養而能不亂;在可能迷惑的時刻,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轉化為慧的力量,引導自己走出迷惑而到達覺悟的彼岸。
身業可以仰賴戒律維護,口業可以抑制少言少語;意業的把持,則如管束猿馬,欲想使其安靜,必須擁有無限的智慧三昧。
註:外在的表現,可以憑靠規矩的束縛而達到控制的效果;內在的意念卻似脫韁的野馬,怎麼也把握不住。如果想要使它安靜而有尺度,那麼就必須仰賴修養,修養出無限智慧,發揮定的力量。
能知別人三分,知道自己幾分?唯有面對事實之時,方始發現一分也無!
註:街頭巷尾不乏有為他人稱斤論兩、品頭論足的人,但是有誰記得掂掂自己的份量?評論別人容易,可是儘在別人身上下工夫究竟對自己有什麼幫助?費了再多的時間,有朝一日當自己必須拿出實力時,才發現原來連別人都不如,這時候卻為時已晚!
檢討悔改,不是現在的得失,而是昨日的事實;尤其是,多少意料之外的缺失。
註:檢討悔改,是讓生命去蕪存精的最佳方法。檢討悔改的方向,並非在現在的得失上計較,而是對於已經成為事實的行為,認識優劣點,作為修養的參考,尤其是那些自己從未警覺的缺失,更提供了認識自我本來面目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