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261期 2011年9月刊
驚聞老和尚的捨報,至今仍舊哀傷……明知色身不再但法身常存……
文/葉素月
驚聞老和尚的捨報,至今仍舊哀傷……明知色身不再但法身常存……
夢中曾見老禪師對我笑得燦爛,雖是彈指之間卻使我驚喜不已!
或許是感念恩師所致,總是深深切切……
午夜夢迴,以感恩之情回溯以往……
學佛以來曾經經歷了不得其門而入的窘境。想到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應該很容易找到與自己相應的法門受持修行才對,殊不知佛陀所教的法義對初學者卻是如此的難以領會。看了許多經典,也確實想從經文中去了解真正的中心思想和法義所在,以做為平常修行的正念,再以正念作為導向正行的基礎。
深知自己是一介凡夫,知識經驗的有限讓自己總覺得在佛法之前徘徊久久,常有不得其入的感覺……直到遇見老和尚。恩師說學佛是學智慧,學佛應該在生活中成就。以相對的世間法進而利用佛陀的道理方法,化解相對的世間法成為絕對的突破。當煩惱化解時煩惱不再是煩惱,得到的結果是身心輕安。盡己所能,量力而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同我以前當世界展望會的英文翻譯志工時,當知道自己所翻譯的信件能使國外的受助兒童和國內的資助人之間的因緣更加成熟,使受助兒童更能除了物質的幫助外,在精神上也可以得到更多的鼓勵。而我從中所得到的是,內心無以倫比的快樂……,我想這就是老和尚解釋佛法的饒益性,即是自己的作為讓別人得到幫助或快樂,而自己也能得到滿足與歡喜。
漸漸地我以經典為基礎去了解佛法──以五蘊闡釋空間的存在;以十二因緣解釋時間的流轉,了解世間的無常性。人生帶業而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人更因貪瞋癡必然的心性而帶來許許多多的煩惱。因此如何讓自己的欲望能減至最輕並不是短期間可以成就的。老和尚說的對:學佛是一輩子的事。畢竟人總是有許多的習性是不容易一時改正,佛法的修行正是要慢慢修正自己的思想與作為,以盡量不傷害對方為出發點,學習佛菩薩的慈悲心懷,凡事三思而後行,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畢竟是苦多於樂的!有好因緣能接觸佛法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報,能聆聽老禪師解經說法是我最大的幸福。感恩白雲老禪師!言語的局限無法切意的表達恩情於萬一,祈望老師父乘願再入娑婆,愍情悲願救拔有情眾生。最後,抒懷小詩以表感恩之情:
白雲悠遊虛空海,信願解行九十載。
示現佛法真實義,生老病死本天然。
天地同悲末法世,再現白雲天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