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66期2012年4月刊
名作家張曉風說:「旅行,就是把家往外搬。」能以四海為家,這種人最豁達。
文/ 新月
名作家張曉風說:「旅行,就是把家往外搬。」能以四海為家,這種人最豁達。
作家隱地說:「我覺得旅行其實是把世界搬到家裡。」真是滿載而歸,受益不淺。
隱地先生又說:「一個人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去,到這個世界走一趟,你說人生不是旅行嗎?」的確,我們凡夫眾生,隨著善業、惡業,在三界六道輪迴旅行不斷,猶如苦海中的浮萍,隨風揚波,東西漂泊,想覓個歇腳處,了不可得。
我也試著續貂:「旅行就是暫時放下自己的家,去參訪其他眾生(有情、非情、無情)的家。」
喜歡別人的家,又留戀、放不下自己的家,叫旅行。
喜歡別人的家,又放得下自己的家,叫做移民。
兩邊都有家,是空中飛人。
以此為業,或樂此不疲的,叫做旅行家。
故鄉,是編織夢想的地方。
他鄉,是尋夢、圓夢,或夢想破滅的地方。
旅行,就是要去尋夢、圓夢,或者讓夢想破滅。
旅行,有很多名目,有人是度蜜月,或學校畢業,或進香、朝聖,或因饑饉、刀兵、瘟疫而逃難,或為了生活,離鄉背井、飄洋過海,乃至遊學,探親,行腳參方。
代步的交通工具,不外捷運、火車、高鐵和飛機。也有人選擇徒步,或單車、機車環島一週,甚至單車環遊世界。而同樣是坐飛機,也分等級,待遇自有不同,如經濟艙、頭等艙、商務艙。大富豪、大明星則坐私人飛機、豪華遊艇。像美國總統出訪友邦,搭乘的是空軍一號專機。
而我們升斗小民,早期逢年過節的返鄉之旅,擠火車像擠沙丁魚似的,還必須提早排隊訂位,否則只能「自願無座」。很荒唐的名詞,有誰會自願無座啊!虧他想得出來,真服了鐵路局。只因以前沒有什麼其他交通工具,搭火車幾乎是回鄉唯一的路,只好將就些。
近年來,有了兩條南北高速公路,更為便捷,很多人開車返鄉。結果,每逢過年、過節,高速公路幾乎塞爆了。任你開的是什麼雙B、或勞斯萊斯、保時捷、法拉利等等的千里馬、萬里駒,一上高速公路,鐵定變成「龜速馬」。不但車子塞爆,連膀胱也塞爆。雖然那些名車標榜有什麼高貴的配備,我則認為,該為台灣專門設計一款配備,那就是──在車上裝個廁所。
還沒發明照相機時,很多人旅行,一到目的地,便會找個地方,題上「XXX到此一遊」,以資證明和紀念。去了外國,為了炫耀和證明,也會把下榻的飯店裡的東西,順手牽羊偷回家,惹得國際罵名。現代人旅行,則是忙著照相,還是證明「到此一遊」的翻版。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來旅遊,還是來照相。對岸陸客也一樣,一到日月潭,就趕快到玄光寺旁,刻有「日月潭」三個字的大石頭拍照。不只是陸客,好像古人也不遑多讓,否則怎會有「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及「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遺黃鶴樓」等等的詩句,只是古人沒有照相機罷了。
本島的旅行團,多以遊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進香團也一樣,除了定點旅遊,也會安排購物、上廁所賺外快。於是就有了「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買藥」的順口溜,品質的低劣,可見一斑。
全省聞名的大甲媽祖,幾天幾夜的進香活動,則以徒步為主。為了表示虔誠,參與者事先都必須齋戒沐浴,夫妻也必須分房睡。據報載,有個人出發之前,和嬌妻難分難捨,因而相互擁抱、吻別。結果走在路上,每遇見電線杆,就不由自主的過去擁抱並接吻。他痛苦不堪,知道干犯神威,向神明懺悔了才沒事。這是個很有趣的新聞,可以給「無神論者」一記當頭棒喝。
旅行也可以賺錢,或當導遊、街頭藝人籌旅費,或寫旅行的見聞。早些時候,有劉鶚寫的《老殘遊記》。近代則有三毛小姐寫的《撒哈拉的故事》,還滿轟動的。三毛幻想自己前生是非洲酋長的女兒,現在回到過去熟悉、生長的地方,真是如魚得水。讓人不禁神往。只是佛教叫人把握當下,不要去探究、緬懷過去,因為於事無補,又空留遺恨,乃至浪費生命。古人也告誡我們:「莫對月明思往事,損君顏色減君年。」
又民國初年,還有一個易君左先生,也是頗負盛名的作家。有一次路過揚州,文興大發,寫了一篇〈閒話揚州〉。報紙一登出來,引來揚州人的公憤,只好公開道歉。有好事者因而撰寫一副對聯,徵求下聯,上聯是「易君左閒話揚州,引起揚州閒話,易君左矣!」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果然不虛。佛經中更說:「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其由惡言。」口業之為害,可不慎哉。佛教因此教人戒除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四件事,自古以來就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可是樂極也會生悲。有對情侶,剛結完婚,就去日本蜜月旅行。很不幸的,遇到了華航客機的名古屋空難,夫妻雙雙罹難;快快樂樂的出門,回家只剩兩個骨灰罎,雙方家長哭得死去活來。此情此景,真叫人情何以堪。原來,世間的一切,就如佛經所說的:「無常、無恒,是變壞法,易可破壞,不可保信。」學佛修行,真的要趁早啊!
安土重遷,本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但迫於戰亂、饑饉、謀生種種因素,不得不離鄉背井,甚至飄洋過海。明末清初,及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是唐山人移民台灣、美國和東南亞的兩個顛峰時期。雖然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住久了,還是認為「月是故鄉明」,還是想念家鄉和媽媽的味道,還是希望葉落歸根。有的人萬不得已出國,總會帶很多泡麵和罐頭,到國外才不會餓肚子。晉朝的張翰,本是吳郡人,去洛陽做官,一到秋風起的時節,想起吳中的菰菜、蓴羹、鱸魚膾,因而棄官回鄉。想來思鄉的情懷,古今皆然。
有人搬到台北半世紀了,仍自稱是「下港人」。甚至他的第二代,在台北土生土長,問他那裡人,「高雄人」、「嘉義人」,因為那兒才是他的原鄉。人稱「老芋仔」的外省人也一樣,在台灣待了一甲子,在大陸只住十來年,問他那裡人?「安徽」、「江蘇」……不但他本人這麼認為,周遭的人也如此。就連他的子孫,名字叫「林南生」、「施台生」,明明是在台南、台灣出生的,是台灣人,卻說是浙江人、河南人。這種追本溯源、不忘本的精神,是很值得讚揚的。但是自從開放大陸探親後,那些大陸來台的老兵,回去故鄉探親,大陸方面稱他們為「台胞」(其實是很正確且客氣的稱呼);在台灣,台灣人叫他們為「外省人」,讓他們無所適從,彷彿成了邊緣人。這是戰爭所造成的悲劇。
我覺得美國人的作法,很值得我們借鏡。在美國,只要持有綠卡,不管你是亞洲人、歐洲人、非洲人,你就是美國公民、美國人,擁有一切的權利,但不一定能競選公職。在美國出生的小孩,理所當然的,就是美國的子民,不但擁有一切公民的權利,長大後,還能參加公職選舉。這種作法,除了向心力增加之外,各族群之間也更能融洽,因為大家都是美國人。佛弟子們,讓我們率先撤除樊籬,敞開心胸,互相接納吧!不要再分別外省人、台灣人、頂港人、下港人,或是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外籍配偶、原住民了,大家都是台灣人,都是中華民國的人。
古時候的出家人,道心好像比現代人更強烈,總會行腳參訪善知識;或朝禮四大名山,求見文殊、普賢等大菩薩;甚至去印度參觀八大聖地。是很苦,但甘之如飴。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為出生死苦,饑渴度春秋。」先師雲老禪師早期在大陸時,就是個行腳僧。據他老說,別小看印度八大聖地中的那個小土堆,你去繞三圈,真的會有很大的功德。因為兩千多年前,佛陀就曾坐在那個小土堆上,為眾生說法。你去繞三圈,彷彿釋迦牟尼佛依然住世,為我們大轉法輪,無形中,就會引發出你的菩提心來。
師父又說,他們也曾行腳經過戈壁大沙漠,在那裡,水和乾糧最重要,什麼榮華富貴、名利恩愛、金銀珠寶、瓊樓玉宇都微不足道。讓我警覺到:人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後,往陰間報到的路上,不也像走在沙漠嗎?水和乾糧(往生資糧)最重要,什麼榮華富貴,乃至瓊樓玉宇、香車美人都微不足道,因為想帶也帶不走。正如古人說的:「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想想還有什麼好計較執著的。
現代的人,也會行腳及朝山,但都流於空中行腳(坐飛機),或汽、機車行腳,或是遊山玩水、走馬看花。也會去參加寺廟的出家生活體驗之旅,過幾天出家的癮頭,以滌濾心靈。也真有人得到好處,甚至引發菩提心而出家。有一個在社會上非常「忙、盲、茫」的中小企業主,據說他忙到沒有時間吃飯和「痛哭一場」。百忙撥冗,來寺廟體驗了三天,有感而發的說:「人生在世,不過圖個三餐溫飽,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車代步,有張床好睡而已,何苦汲汲營營的拚命,去和人比較財富、計較短長呢?」終於有認識、體會、發現到一些什麼了。等到他離開寺廟,不久後又遇見他,聊起近況;他說還必須加倍的「忙、盲、茫」,因為眼前的一切,和他理想的事業版圖還有一段距離。
佛教說,眾生旅行六道輪迴的交通工具是業,而這個交通工具的能源是無明,動力是愛、取;或者說,都是由貪瞋癡慢見。《地藏經》說地獄業海這地方,「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者,必不能到。」可資證明,俗話也說:「天堂有路你不去,地獄無門偏進來。」地獄無門為何進得來?乘惡業而來!
又有人往生天道,終日以妙五欲以自娛樂。有人生在帝王將相、豪門閥閱之家,受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有人則生來貧窮下賤,雖勤儉持家,仍不能溫飽,購屋更是奢想。有的淪落為畜牲道,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為人俎上肉。還有的墮落鬼道,雖有五神通,也變不出食物,終日為饑火所燒。佛經說,眾生生在三善道受樂,純粹是因「業勝」──善業力勝,並非以武力或惡勢力強取豪奪而來,墮落三惡道受苦,是由「業劣」,善業微劣,惡業強大,自作自受,怨不得人。
台灣有一女明星,讀小學六年級時,身高就有一七五點五公分了(我的天,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也才一七三公分而已)。她的爸媽嚇壞了:再這樣下去,以後到那裡去找和她一樣高的男人嫁掉呢?於是嚴格控制她的飲食和運動,凡是能增高的,都不准碰。還好,現在只有一八0公分。由於臉蛋姣好,身材又出眾,成了國際模特兒。我們這些身高不到一七0公分的男子漢,看到了這則報導,真是又羨慕又自卑,只能以「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來形容心情了。雖然父母也曾餵我們吃很多「轉大人」的中藥,有人私下也買了增高器來增高,但效果有限。原因無它,業勝和業劣所致,經典說得很明白:「為人長大殊好,恭敬人故。」「為人短小,輕懱人故。」
既然地獄,只有威神和業力才能到達,天堂也一樣,都不是我們凡夫又沒神通的人,能去旅行的。佛菩薩則不然,佛陀在世時,為了度化他弟弟難陀,帶他去天宮遊玩,見天女個個如花似玉,相較於他在人間艷冠群芳的太太孫陀羅來,孫陀羅醜得像瞎獼猴。又見一處天宮雄偉華麗,有五百天女遊戲其中,卻無天子,趨前相問。天女說:「人間佛陀有個弟弟叫難陀的人,發心要隨佛出家修行,以他修行的功德,來生就往生到這裡做天子,和我們天天遊戲作樂。」難陀心中竊喜,出家的主意更加堅定了。
佛陀又帶難陀到地獄旅行。只見沸騰騰的油鍋遍滿,獄卒用鐵叉叉著罪人下油鍋煎炸,哀嚎之聲慘絕人寰。獨有一油鍋不怎麼滾沸,火薪也不猛烈,獄卒好整以暇的,隔一段時間才添加一塊木炭進入爐中。難陀好奇的問。獄卒說:「不急!不急!還早得很,人間佛陀有個弟弟叫難陀的人,為了貪圖天上的五欲之樂,才出家修行,並不是為了想了生脫死、成佛成菩薩。等到他的天福享盡,過去的惡業未消,貪瞋癡也仍在,就會落入我的油鍋當中受苦。到那時,我再把火燒旺了也不遲!」難陀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再心存僥倖,專志的出家修行,終於證得了阿羅漢果,永出生死,地獄界主閻羅王再也無奈他何。
旅行,消耗人力、物力、時間、金錢,但也獲益良多。可暫時放鬆身心,充充電,繼續走更長遠的路;又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增廣見聞;他山之石,也可攻錯。職業倦怠了,生活過得很無聊時,或身在福中不知福時,也可體會「在家日日好,出外條條難」,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的人生哲學。或到饑荒,餓殍遍野的非洲見識一下,將會慶幸自己生在台灣,生活富裕,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據報載,今年(民國一百年)非洲大旱,農作物欠收,餓死了一千二百萬人。目睹這種慘狀,想不引發慈悲心及出離心也難。
而以佛教行菩薩道的人來說,於無始生死的六道旅行當中,努力修學布施等六波羅蜜,累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資糧,不只自度、自利,還要度他、利他。《瑜伽師地論》的說法是:成就初地不退轉位之後,再也不需要去三惡道旅行了,祇剩三善道。證得八地不動地時,只有願沒有業,不再受生,為度眾生,卻處處受生。凡夫是「年年難過年年過」、「生生難過生生過」,只有隨業再造業的份,並沒有覺悟到什麼!菩薩則是「處處無家處處家」,不住此岸,不著彼岸,常在中流,不捨度生之行,又不執著我能度眾生。可以這麼說,凡夫的三界六道之旅,是空無義利,浪費草鞋錢;菩薩則是能令不空,有大利益,不向人間白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