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生命的價值

    記得當兵時,有一天,營長大發雷霆的把廚房的班長抓去關禁閉一個月,原因是:「當兵已經夠苦了,還一大早就讓我吃苦瓜!」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12期 2007年 3月刊

                                                                                                                                文/弦月

記得當兵時,有一天,營長大發雷霆的把廚房的班長抓去關禁閉一個月,原因是:「當兵已經夠苦了,還一大早就讓我吃苦瓜!」
無獨有偶的是小時候家徒四壁,四處借貸度日,有了早餐,還不知中餐在那裡。每逢歲末年關,債主登門催討,討不到錢,就是一頓羞辱、臭罵。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不想過苦日子。雖然暫時不能改善貧窮,但是我可以選擇不吃苦啊!因此凡是苦的、不好吃的東西,一概不吃,甜蜜的東西是我的最愛。偏食的結果,原本先天就不足,加上後天的失調,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東亞病夫。

大概是苦怕了,所以我有個願望,來生成為一個家財萬貫、奴婢成群,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又飽食終日、無須用心的大少爺。後來學佛了,才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想當少爺,而是想當「垃圾」、「廢人」,於國家社會毫無助益,又辜負父母生身,不能發揮生命的價值。不是嗎?有手有腳的,為什麼要人服侍?自己能力所及的,何必假手他人?雖然服務人群,至少也該做到無需別人服務啊!何況常常勞動筋骨,於健康也大有幫助。

「當兵是國民應盡的義務」,而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兩頂帽子夠大了吧!照理說,服義務(補充兵)役,應該無怨無悔才對。可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敵我不並存」。因為軍中的各種戰技訓練,累得大家死去活來,所謂「新兵怕射擊預習、老兵怕單兵攻擊,下部隊怕實彈演習」。一場五百公里行軍下來,一整營部隊都成了跛腳鴨,除了營長以外,因為他有車子可坐。而且軍中倫理強調絕對的服從,「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鍊」。我們的連長是新官上任,只是放了三把火,大夥兒就被整慘了,聽說還有所謂「 魔鬼連」呢,單單這個名詞就夠嚇人的,要親歷其境的話,那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因此有很多同袍抱怨「男人真命苦」,還要當大頭兵,你看女人命多好,無須「投筆從戎」,乾脆來生當女人算了。

可是事過境遷,回憶起當兵那段「數饅頭」的日子,總是眉飛色舞、英姿煥發,好像年輕了幾歲。至於才剛退伍不久的小伙子,在向女友、女同事或新婚妻子,大蓋起軍中的種種英勇事蹟時,瞧對方那陶醉、羡慕、崇拜的眼神,當年的痛苦已值回票價。慶幸「為國干城」的重責大任,自己沒有缺席,發揮了男子漢、大丈夫的生命價值,也啞然失笑於那時想當女人的天真。
記得自己剛要出家時,是先克服了四項障礙才出家得成。一者不會煮飯炒菜,稀飯煮成乾飯,湯麵煮成乾麵,被修理得慘兮兮的。二來洗衣服太累,幸好常住有洗衣機。三嘛,出家人睡眠時間太短,對我這個重睡眠的人而言,是一大考驗。最後就是拖地造成腰酸背痛。雖然身材並不魁梧,可也是大男人一個,在家時,這些事是不幹的。

所謂「修行就是訓練的過程」,既然出家了,樣樣都得自己來。值得欣慰的是,現在當大寮已能得心應手,廚藝還不差呢,而且甩掉對洗衣機的依賴,改用手洗已有好多年了。睡眠更難不倒我,早課從來不曾缺席。拖地更是小事一樁。成長的過程是苦澀的,回憶卻是甘美的,收穫則是豐碩的,感謝出家的薰陶,讓我能夠獨立自主,不必依賴家庭,更不需要妻子。
出家後,養成飯食清淡的好習慣,粗茶淡飯菜根香,不輸山珍海味,才知酸甜苦辣鹹五味各擅勝場,不再特別挑食了。有時先吃了甜食或零嘴,把胃口破壞掉了,再吃飯菜便淡然無味,後悔不已。如果吃罷飯,再來個甜點,餘味無窮,才知古人寧願先苦後甘的道理。

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子爺,養尊處優慣了,榮華富貴視為理所當然,不知苦為何物,以為金山、銀山揮霍不完,終於坐吃山空。過慣了奢華的生活,再淪落貧窮的日子,是很苦、很難適應的。而苦過來的人,當年的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奮鬥過程記憶猶新,總覺得一衣一飯來處不易,不敢浪費,較能少欲知足,得過且過,畢竟再怎麼節省,也比當年好過多了。至於紙醉金迷、花天酒地,那種錢花起來,他是會心疼的。當然這兩者都有例外的。富貴而能安份守己,不造惡業,不暴殄天物,生命就有些意義了。如果能因為貧困過、饑寒過,體會其中的苦,而對貧困、饑寒者施以援手,富人的生命價值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出家人的境遇,也像極了先苦後甘。榮華富貴、名利恩愛與他們無緣,過著清苦又甘於寂寞的修行生活,所以出家人自稱「貧僧」,但是「身貧道不貧」。尤其受教於上白下雲老禪師座下,看他的書和DVD講道理方法,深入淺出的闡述法義,往往因有所體會、發現,而帶來想不到的驚喜。於僧團中的人與事的問題,造成煩惱、計較執著,運用佛法去突破化解,而得到了一個解脫,非但內心有難以言喻的欣喜,更對於了生脫死、成就道業的遠景充滿了希望。日常生活中,把每一個起心動念和言語、行為,刻意的認識、探討,而發現了自己的缺失,當下真是又喜又悲,悲者覺今是而昨非,一錯再錯恁多年;喜者、終於發現錯處,幸喜有改進調整的機會。夜闌人靜時,回想一天的修行生活,真是大豐收,把滿懷喜悅,帶進甜甜的夢鄉。衷心以為,忉利天主也沒有出家人的快樂幸福,能不白來世間走一遭。

雖然剛出家的前幾年是有些苦,和感覺不自在。漸漸的,依教如法的修行下去,有了法喜、輕安、禪悅的甘甜,和智慧的展現。當然依於根機、精進度、記憶力、理解力,而顯現深淺、有無的差別。待到臘月三十日,債主登門討債時,就不會因沒錢還,再受羞辱臭罵了。回首來時路,正像退伍的老兵,回憶當年的英勇事蹟一般,那些苦、不自在,但已值回報酬了。

有人以為出家人不事生產,那來的生命價值?世間的老師從事「百年樹人」大業,就夠人尊敬了,何況出家人是「人天師範」,不只百年樹人而已,而是從事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成就佛菩薩的弘法利生事業,不只照亮自己,還照亮別人。也因此,僧伽的師資養成教育就格外漫長,所謂當法師要具備五明十德,而且「天上要知道一半,地上的要全知道」。這一些,必須下二、三十年以上的苦功,及仰賴善知識的指引。而正在努力修行的出家人,就像學生,並不是無所事事的。

提起善知識,上白下雲老禪師說他當年行腳參訪,為求善知識一言半句的開導,歷盡千辛萬苦,冒著九死一生,善知識還不一定肯開金口。如今他把參訪所得,和出家修行八十幾年的心得發明,透過文字、有聲書,毫不保留的分享世人,學人竟然不知愛惜,言下不免浩嘆,或許得來太容易,反而不覺得珍貴了。觀他老九十二高齡,還孜孜於著書立說、電視弘法、課業徒眾,不以為苦,真乃大菩薩的慈悲心行,也正發揮了生命最崇高的價值,大有「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之慨。

反觀時下僧俗二眾,有的連心都不能安住,還談什麼成就道業!靜坐一會兒,覺得腿酸,趕快放下來休息。四大略有微恙,就不做早晚課。偶而得到一點瑞相,便自詡為大修行人,講話都從鼻孔冒出來。精進了一段時間,靜極思動,覺得該慰勞自己一番,於是或逛夜市、百貨公司、大賣場;或假藉行腳參方之名,行遊山玩水之實。或看電視做課餘消遣。老禪師說他也看電視,因為電視裡的節目,都是反映人生百態,正是修正身口意的好機會,只是他說:「是電視在看我,不是我在看電視。」我們則不然,不只是看電視,還把電視機看到燒壞了。「很入戲,可是不是好演員。」除了滿足懈怠放逸之外,究竟得到什麼好處,真的做到「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了嗎?懈怠放逸的當時,還曾憶念我當修行辦道、誦經坐禪、自利利他嗎?可否想到,長此以往,今生將會空過,來生是人是鬼,誰能逆料?出家眾食人信施,不修行辦道,終日鬼混,不怕「吃了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嗎?

其實看電視、遊山玩水都是造作行為,看經典或看老禪師的著作、有聲書,也是造作行為,甚至行腳參方都是;只是一個是業的造作,一個是道的造作;一個是浪費生命,一個是發揮生命的價值。為何不能調整自己的想法,使從業的造作,轉變成道的造作;從辜負今生,轉為不虛此生呢!何況我們還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經歷艱難險阻參訪善知識,現成的,老禪師就像一個智慧寶庫;他的著作、有聲書告訴我們正確的道理方法,並且「把佛陀的語言,轉化為人類的語言」,使人容易吸收、消化。願大家互勉互勵,深入其中,得到好處,不只成就道業,並能把既得的利益,分享給別人,這才是發揮學佛行者真正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