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10期 2006年 12月刊
生如逆旅,百年如過客,處處為家處處非家,這就是人生?
文/ 仁
前言:
人生如逆旅,百年如過客,處處為家處處非家,這就是人生?
處在這多變的世界,面對複雜且充滿誘惑的環境,往往需要一番明智的抉擇!也許知識經驗不足,才會讓我們無法掌握色塵緣境和時節因緣,而徘徊在十字路口,也常在後悔中過日子!所以,要從現實生活中不斷的去體驗、發現,充實知識經驗,人生的歷練越來越豐富;纔能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纔能將佛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之中。
道心堅定就不矛盾
筆者在三寶殿外,獨自徘徊,像失了魂的行者,究竟在等待什麼?
此刻老禪師緩緩走來,似乎也意味著筆者的心事,不動聲色的等待著.....
在筆者的心目中,老禪師的地位是崇高的、完美的、最令人尊敬的,有著如來佛的神通廣大或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靈感,不論人世間任何疑難雜症,他始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智慧深如大海。
這一天,緊張的心情全烙印在臉上,終於鼓起勇氣、克服害怕、擔心,心中叫著「師父」,期盼能得老禪師的一份慈悲「引導」。
「什麼事呀?」
筆者的身口依然搧動著有關於「生涯規劃」的事,想就這個問題請示老禪師──「自己適合出家嗎?」
熟料一句話有如一針見血,刺進了筆者的心坎裏。
「矛盾?道心堅定就不矛盾!」接著老禪師又開示:
「腦袋裡裝進去的是什麼東西?每一個起心動念是否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似乎期勉著「只要有佛心禪道,終能水到渠成。」
語畢,全身血液奔流!內心激動如炎陽灼體,不禁冒出汗水來,靈明意念告訴自己的身軀趕快合十頂禮。隨後老禪師轉身離去,留下這甘露法水讓筆者思量著,該如何療饑止渴?
回首學佛十年,檢視自我究竟得到什麼饒益?改變了多少習氣?總是轉業成道少,造業時間多;妄想雜念紛飛的日子多,維持正念的時間少;腦袋裝的葛藤多,菩提寶藏少;強烈的自我實難降服,深感慚愧、自責!不禁懷疑自己是一個「業障鬼」,一時還真想打退堂鼓。
隔年中秋節前夕,不意間接到老禪師的口諭,恩准筆者出家,這天的「佛前大供」,在莊嚴的殿堂唱誦著「戒定真香」....在眾多親友的祝福下,「金刀剃下娘生髪,法王座下又添孫」,他終於圓頂了.....就在剃刀劃下的那一刻,他心裡想著的是:如何報師恩、父母恩、施主恩.....等?那就要好好的修行辦道,堅定道心,不管處在任何環境,亦能隨緣不變,矢志不移的做個淨業行者,做個老實比丘。
商人vs修行人
回憶過去一路走來這心路歷程,依稀猶在昨日。記得當時踏入這一行,就常聽人說:「商場如戰場,無奸不成商」,每次面對這惡鬥交戰的商場文化,總是落得鎩羽而歸,傷痕累累;卻也不夠奸、不夠狠、也缺乏越戰越勇的銳氣,反而更顯得疲態!唯一的收獲就是從失敗中獲得一些知識經驗吧!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自從懂事以來,就註定走這條不歸路;猶記得小時候的願望是當老師,但長大後,必須面對複雜的環境、過著這種無法自我選擇、有違初衷的生活,心裡總不免頹喪;便會以這樣的想法來自我安慰:也許這就是人生吧?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經常「事與願違」,徒嘆奈何!
八十年起,傳統市場景氣開始低迷時,從事建材業的我,在同行競爭下,很不容易取得一筆近千萬建設公司訂單;也由於自己對人性的本質認識太少,反被沒有拿到訂單競爭的對手指控、陷害,說是「材料不實,拿佣金」,兩面夾殺之下,建設公司也開始聽信謠言,遂要求我方拿出證明來。於材料不實那部份,請美國公司提出「出廠證明」來才沒事,否則仿冒品將可能被告賠償;「佣金」部份牽扯到同業「加工廠」,幸好「加工廠」老板是建材界很資深的老大哥,為人正派,與筆者頗有交情,請他出來主持公道,才平息這場風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吧!也是商場的文化使然。
八十一年,筆者二十九歲,人在台北,有一天靈機一動,也許佛性萌芽了,忽然想回南部老家安定下來,並且尋找一處可以聽經聞法的道場來學佛,意念竟是那麼的強烈,於是心動就開始行動,不久即遷移南部尋道,回到了可愛的家。很快的經過二個月的參訪,走過慧律法師的文殊道場、佛光山、慈濟....等地,尋尋覓覓的,沒想到法緣來得很快,蓮香居士介紹我到高雄千佛山講堂聽老禪師講“金剛經”。每次聽到「煩惱與菩提」時,總是望著老禪師的眼神,好像是在說「我」呀!煩惱如影隨形,到底悟道些什麼?
一陣子之後進而法喜充滿,就這樣慢慢的走在學佛的道路,漸漸改變自我。
菩提大道從這裡開始
覺性從這個時候開始啟蒙,重新背起書包上學做筆記,如同應付聯考,必須用功一般,聽經聞法成為我的最愛!從不遲到、不缺課,為什麼呢?其中最大誘因來自每次聽完老和尚介紹佛法後,心中煩惱化解不少!所以,我騎著機車,除了在高雄上課外,假日還往台南關廟菩提寺跑,每週三堂課非常充實,幾年下來風雨無阻,始終不覺得疲累,也許這就是道的力量吧?
記得有一次,公司選在中部「谷關」開會,目的是借此好山好水、自然風景,來慰勞同事辛苦,然而求道心切的「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婉拒公司一番美意,一心只想著明天菩提寺有老禪師的課,不知會不會遲到?半夢半醒的,隔天四點就起床,唯恐山區天雨路滑,毅然風塵僕僕趕路,等來到菩提寺時剛好八點,遠遠的聽到上課鈴聲傳來......。
從事慈善公益活動可以發現自我
八十二年起,老和尚陸續完成了「佛弟子協會」、「慈善基金會」、「電台」,其目的是為因應「社會環境」,方便接引眾生,同時也讓我們這群學佛者,有種福田、做義工的機會,正符合所謂的「福慧雙修」。
回首這十年,承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如園遊會、弘法活動等等......,也接任不同義工任務為大眾服務,如:主任、召集人、組長。每當想起這段心路歷程,總是點滴在心頭,有酸、有甜、有苦、有樂、也有心力交瘁時,而得到最大收穫的卻是自己。
團體中必須培養「共識」,彼此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刻,但是必須互相「包容」、「尊重」,古德說:「將心比心,即是佛心。」不斷調整自我,讓自己的「主觀」意識不要太強,也許有時自己有很好的「活動計劃」及想法不被採納;也許當時因緣條件不夠具足,但如果能耐心等待,總有一天因緣終會成熟。
活動總是有成有敗,千萬不要為了短暫的失敗而退失當初的「發心」!真正的成功繫於「百折不撓」的意志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麼多年來看到許多優秀幹部,因為辦活動而受到傷害就當逃兵,消失了,心裡其實很難過!想想,如果能加上「無我」這一帖藥方,必能離於「計較」、「執著」,事事能看破、放下,並能發現潛藏於問題中的契機,使生命更平順和暢,生活更充實豐盈,老禪師常說:「凡事當作道來修。」。
每當遇到逆境、彷徨時,筆者的腦海中就會自然的浮現著當年老禪師給我的一句棒喝───「道心堅定就不矛盾」,好個「道心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