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齋】讀「最後才知道-禪那末後句」之五「毋忘本來」有感(上)

                                                                                                                               文/ 和風

 「 有一天,在視聽教室裡感慨的說︰多少人,常常忘了自己是出家人。為什麼?可記得,晝夜六時,於身行清淨貪欲;於言說莫涉是非;於意識和樂自在;即使,去佛時遙,仍舊可以了生脫死。誠可惜,但嘆生命如白駒過隙,卻捨棄培養生命的價值,更忘了,勤修諸波羅蜜法,常住三摩鉢提。」

末後句:「磨磚造鏡,清水變泥漿;若具恆心毅力,老祖宗的牙慧,也能受用無窮!如何?單上的,不祇是襯子錢咧!」——上白下雲老禪師著。

未出家前,讀高僧傳,介紹了好多僧寶,及種種一葦渡江,浮杯渡海的奇蹟。看了佛經,更對那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菩薩深深著迷。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出家修行的菩提種子因此萌芽,那時天真的以為,僧團中雖非「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至少也應該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僥倖出家了,才發覺理想與現實分家,什麼「皆是大阿羅漢…………」,什麼「諸上善人………」別說別人,頭一個自己就不是,只是一個有太多缺失,太多煩惱的凡夫僧。

僧團的成員,來自三山五嶽,各行各業,風俗、習慣、個性、價值觀完全不同,所謂「一種米養百種人」,自我意識,壞習氣在所難免。再加上男眾又是被社會、家庭寵壞的族群,頤指氣使慣了,那堪屈居人下,受窩囊氣。於是同在僧團的屋簷下,人與人相處,就有人的問題,事的問題,及種種是非爭端。

出家人也是希望晝夜六時於身行去清淨貪欲,但是太多的惡緣讓人身不由己,畢竟不是一出家了,就是佛菩薩,面對緣境就能作得了主,往往還是隨業而轉。也想於言說莫涉是非,無奈太多的不平則鳴。更想於意識和平自在,可歎根塵轉識,眼見耳聞,總是看不慣、聽不慣,不如人意,憋了一肚子氣。有時明明知道和自己無關,只因嫉惡如仇、只因要求別人都做佛菩薩,盡在聲色當中討生活。老祖宗的牙慧,什麼「隨他去」,什麼「干卿底事」,鸚鵡學語可以,真要做得到,不痛下二、三十年的苦功行嗎?

即使,去佛時遙,仍舊可以了生脫死的,但如果所親近的善知識本身不能度生死海,到涅縏岸,又拿什麼方法引領別人了生脫死?試看一些頭髮一剃、衣服一換、會打地鐘、能盤腿坐一兩小時、有本事解釋一些佛教名相的,就可以當法師弘法利生了。我常戲稱目下的出家人,只要具足「三寶」──學歷高、長相好、能言善道,就有一大票的出家、在家眾依附門牆,就能開創出龐大的佛教事業集團。自尚未度,焉能度人!譬如乞丐,猶愁隔餐之糧,如何救人饑饉。學佛的人,跟了他,縱使精進了一輩子,能了生脫死嗎?不過是帶帶共修、結結善緣,種一些菩提種子罷了。然而,可歎的是,這種情形,不是到處都是嗎?

佛法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一些所謂的法師,棄之不顧,只取一浮漚,只抓住一個法門,就以為是佛法的全部了。乃至鼓吹「一輩子持一部經就夠了。」或者只唸一句阿彌陀佛,往生西方。「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更荒謬的,還有說︰「十方三世佛,都是唸阿彌陀佛成佛的!」說這句話,就等於否定佛教裡面其他的九大學派,釋迦牟尼佛也真多事,何不只說淨土三經就好了。

更何況經中說明︰「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請問十劫以前的諸佛,有阿彌陀佛可唸嗎?又,阿彌陀佛因地中為法藏比丘,自己尚未成佛,他是如何唸自己而成佛的?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於雪山苦行六年,然後沐浴尼連禪河,受牧羊女乳糜之供,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與阿彌陀佛何干!有些人不住僧團磨練,不痛下苦功修行,只憑藉自我意識,及舌燦蓮花的本事,就開始講經說法,還以為「自尚未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功德無量,我說那是貽誤蒼生。

生命誠如白駒過隙,本該培養生命的價值,去勤修諸波羅蜜法,常住三摩缽提。可是有人一轉眼間,垂垂老矣,但仍不知道老之將至,依然懈怠,彷彿還有數不清的歲月可以供他揮霍。有人盲修瞎練了二三十年,還感慨的說︰「佛法的確很好,可是現實生活中用不上。」何不善訪善知識!台灣還有善知識好参嗎?太多的魚目混珠,真偽莫辨。真有一二善知識,譬如雙眼無缺的人,置身獨眼部落,出廣長舌,示眾生獨眼之病,大道之行也,必遭天下圍攻。「大家都只有一隻眼,也能一目瞭然,你才有病,多出一隻眼睛幹什麼?」視之為怪物、魔說。圍攻的人,不乏執一方教界牛耳的大師、長老、大法師。所謂名僧不一定是高僧,高僧未必有名,但是一般人總迷信名僧,幾人能夠頂門多具隻眼!十步之內尚有芳草,善知識或許在你身旁,或許你曾親近過,只是緣慳而當面錯過。

有因為缺少善知識的指引,一些出家人別說學禪不敢奢想,就連教下各派也放棄,乾脆修淨土法門,往生西方。可是阿彌陀佛念是念了,還是得吃飯,還是得過日子,還是有太多的煩惱。修了那麼多年,結果佛是佛,我是我,煩惱依舊煩惱,完全沒有用佛法去化解。為什麼不多深入經藏,使智慧如海!為什麼不多看、多聽、多問、多接觸,多比較選擇,而找出真善知識以就教。為什麼不依止僧團磨練心性;為什麼甘願自住精舍、茅蓬,做無聞比丘;一個人住,沒有是非,還有什麼行可修?修行不正是面對人、事、物,於身口意的缺失上,加以調整、修正嗎?!

有人振振有詞的辯駁︰學佛貴在專精、一門深入,不宜繁雜。何況古德有言︰「調達日誦萬言,不免地獄;槃特誦一行偈,獲羅漢果。」調達(提婆達多)是造七逆罪才墮落地獄的,不是日誦萬言之過。槃特(周利槃特伽)過去生做三藏法師,因吝法不教五百弟子,而感今生愚笨的果報;正是前世善根深厚,今生遇緣而證果,豈是誦一行偈之功。還有人感歎根機太差,經典看不懂,「書到今生讀已遲,只好放棄看經。然而過去生不用功,今生才後悔,今生再不勉力為之,難道要讓來生繼續後悔嗎?

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好的,為契應眾生不同的根機,只要喜歡,條件又夠,修那一種法門都可以,但不能以自我意識強迫或教別人得學自己相同的法門,甚至詆毀他宗,以突顯本宗的殊勝。「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大修行人尚且不昧因果,何況等而下之。然而不幸的是,放眼今日教界,淨土詆毀禪密,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念佛得度生死,修什麼都沒用,往生西方才能橫超三界,甚至誤導眾生,以為去西方大事已辦了。如果大事已辦,“阿彌陀經”為什麼說︰「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為什麼還要演暢三十七道品等法?不過是換個好環境易修行罷了。

禪密二宗又標榜即身成就,輕視淨土法門是老阿公、老阿婆們,不識字的在學的。儘在相上爭風吃醋較勁,而不充實修行的內涵,於是乎各宗勢如水火,只是閱讀研究本宗相關的經典,涉及他宗的,不是否定,就是排斥。修到最後,淨土以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概括;修禪的或單上打盹、或把頭腦放空;修密的或走神通路線、或用密法幫人驅魔避邪。佛法淪落至此,有識之士豈能不為之浩嘆!

且置淨、密,再談禪宗。太多的人認為盤起腿來,閉上眼睛、一動也不動就是禪,那和木頭、石頭有何差別?南嶽懷讓禪師開示馬祖︰「磨磚不能造鏡,坐禪焉能成佛。」禪是坐不出來的,它是思惟修、功德叢林、靜慮,內動外靜的修養,是有內涵的,並非空心靜坐。俗話說:「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只這一點訣,若無善知識的引導,縱使鑽到驢年,還是鑽不出故紙,眼見藍天白雲,甚可愛樂,隔了一層玻璃,怎麼飛也飛不出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