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禮四大名山──九華山

    第二站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

  •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70期2012年9月刊

                                                                                                               文/小洵

第二站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山有九十九峯,以天台、蓮華、天柱、十王等九峯最雄偉,主峯十王峯海拔1342公尺,九華山原名九子山,係因九子華山而得名,此峯頂有九小峯,狀如嬰兒,回環向背,團聚而戲故名九子。唐代李白至此,以九峯聳立如蓮華,更名為九華山,峯巒奇麗,高出雲表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山光水色獨特別緻,鼎盛時期佛寺達三百餘座,僧眾四千多人,香煙繚繞,終年不絕,故有佛國仙城之譽。現尚存化城寺、九子寺、肉身寶殿、慧居寺等七十八座古剎,佛像一千五百餘尊,藏有明神宗萬曆年間所領之聖旨,藏經及其他玉印,法器等文物一千三百餘件,百歲宮中供有應身菩薩,無瑕禪師之肉身坐像,是僧人成就的證明。

  地藏菩薩降誕於新羅國王族,今韓國,姓金名喬覺,出家後於唐玄宗時來中國入九華山苦行修道,居數十年示寂九十九歲,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肉身殿是地藏菩薩成道處,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稱地藏。九華山天台峯之北為朝拜天台峯必經之地,唐代時此處為閔讓和之莊園,閔公行善樂施,經常供養僧人,每齋百僧,必虛一席,就遙請山中苦修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來供,完成閔公心願齋百僧,地藏菩薩要坐化前夕,向閔公乞一袈裟地,袈裟一展遍覆九華山,閔公遂盡虔誠供養,後兒子也出家為地藏菩薩門下,為道明法師,閔公也拜兒子為師,今地藏菩薩聖座旁侍者,為道明法師及閔公,閔公為了地藏菩薩而捨下自家花園九華山。

  地藏菩薩的廣大願力,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專門針對幽冥世界下三道的眾生慈憫救度,也稱為幽冥教主。尤其地獄道、餓鬼道的極苦眾生,餓鬼道眾生常年受饑渴,皮肉血脈枯槁,頭髮凌亂,臉部很黑,唇口乾焦,四處馳走尋找食物,所見之泉水皆變成膿血而不能飲,咽如針,腹寬大,縱得飲食也無法吃,因業力關係飲食至口燃燒成炭,故受饑渴大苦惱。餓鬼道眾生一日一夜是人間五千歲,苦不堪言。菩薩警誡處在世間為人,身、口、意要清淨,不要貪心、嫉妒、邪見、貪、淫欲,淪為色餓鬼,如幼兒貪食又吃不飽為餓鬼,待人吝嗇沒有喜捨心之守財奴為有財餓鬼。

而阿鼻地獄,為八熱地獄之一,阿鼻又作阿毘地獄、阿鼻旨地獄,意譯無間地獄,云何名阿鼻地獄?阿言“無”,鼻言“遮”,阿言無、鼻言救,阿言無間,鼻言無動,阿言極熱,鼻言極惱,阿言不閑,鼻言不住,不閑不住,名阿鼻地獄,阿言“大火”,鼻言“猛熱”,猛火入心,名阿鼻地獄,阿鼻叫喚,形容阿鼻地獄眾生所受極苦之狀態,生前作惡,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或叫喚地獄之眾生,受極大之苦乃不禁叫喚雨地獄中,又特以阿鼻地獄眾生所受之苦為烈,蓋阿鼻地獄為八大地獄之一,位於地獄最底層乃大逆大惡者命終後所墮落之處,於此受苦之眾生,不堪其苦而慘烈叫喚,故稱阿鼻叫喚,非凡力所能脫逃,其堅固猶如大城堡,古稱阿鼻大城,要想離開阿鼻大城從初入時至百千刧,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轉生他道。

  地藏菩薩過去世是位孝順女兒,為了自己母親墮入地獄道受苦,而發廣大誓願幫助母親脫離三惡道,因為母親在世時,愛吃魚龞(爬蟲類形像龜,俗稱甲魚),肉多滋養,喜歡吃小魚龞有時用炒,有時用煮,殺業很重,往生之後墮落地獄道受極大苦。光目女為母親在清淨蓮華目如來佛像前發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早日成佛成菩薩。地藏王菩薩發願度盡地獄眾生,乃成正覺,我們要學習地藏王菩薩所發恆河沙的大願力,針對披枷帶鎖,業最重的眾生,能離地獄得出幽冥而獲解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