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83期2013年11月刊
自從報名參加千佛山菩提寺的週日佛學班之後,每個星期日上課的日子,成為我最期待的一天了。
文/小薇
自從報名參加千佛山菩提寺的週日佛學班之後,每個星期日上課的日子,成為我最期待的一天了。記得那一天,第一次參加勍師父週日佛學班的課程,朋友告知,我們的教材是用雲老禪師的《正法念處經偈釋》,在抵達菩提寺時,就趕緊到福利社去請購了一本。當翻開書的內頁,稍先閱讀一下時,就如獲至寶般的喜愛上了此書的文字內涵。過去,就很喜歡老禪師的著作,但是對於義理較深的書,因為無法理解體會,所以較不會主動去閱讀;沒想到,因為參加佛學班的關係,而有此良機能深入學習此部佛學巨著。
透過勍師父對於書中義理的介紹,更使我明瞭老禪師文字內涵的深意;在課堂中,師父提示了我們,生活上,不管是受苦或享受福報,都是在承受業的果報。即便是如在天道能享受極大的福報,在福報享盡之後,仍得依自己曾經造作之業去受報,若曾造諸惡業,則淪於地獄、餓鬼、畜牲等下三道中受報,如此而於三界六道中輪迴不已。
眾生因為無明而造業,並展現於身、口、意的行為上;這些造作就是源自於貪欲之心、瞋恚之念、癡迷之行的三毒緣,而於殺、盜、淫等三惡行有種種過犯。因此,唯有去三毒,方能遠離三惡行,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修養工夫;即於有毒有惡中能認識,能發現,並且於中尋出改過之方,就能減少惡作之機,甚而能夠達到清淨的勝行,而欲達此境,於戒、定、慧的培養及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師父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常去認識自我的心念,例如,當面對某些緣境時,會讓自己感到害怕,或恐懼,若能冷靜探討自己情緒的形成之原因,將有助於突破自己的問題點;在煩惱的時刻,別沉溺於負面的情緒太久,要提醒自己提起正向性的思考,才不致逃避問題而一蹶不振。也許一開始對一些事情,處理的能力尚不夠,但在知識經驗的累積下,也能漸次突破。過去,怯懦的我常會對一些事感到恐懼而不敢去面對,或許,在一次又一次地探訪內心的過程中,將漸漸得到面對的勇氣喔!我很是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