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窮水盡處 坐看雲起時

                                                                                                                文/汪春成

1971年高職畢業後,很幸運的通過銀行的面試,正式踏入俗稱「金飯碗」的金融業。銀行業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地方,一個是,每天的結帳必須百分之百正確,因此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非常細心;另一個是,銀行工作每天與錢為伍,對操守的要求自然更高。十七年來,從出校門到銀行上班,學習到「敬業、樂群、服務」及「拒絕任何利益的誘惑」的工作態度。由於茹素的關係,許多下班後的應酬,自然得以避開。

1985年太太辭掉銀行的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孩子,為了彌補收入的短缺,我們接觸了一家美商的傳銷公司,利用業餘的時間,我們參加組織舉辦的各種訓練課程。「銷售」是一種高度的挑戰,那種感覺和上班是迥然不同。第一、必須作好「自我管理」;第二、必須面對許多的困難挫折。這是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體驗。由於之前在銀行上班練就積極、熱心、服務的精神,加上天生樂於助人的個性,在這個行業很快就登上成功榜,屬不清的國外旅遊、名車的獎勵、更高的收入…,享受自我實現的喜悅。其實於我們而言,這表面的光鮮,只是附帶的價值而已。組織行銷帶領的是一群人,真正的意義是教導組織成員如何擁有「正確的觀念,做對的事」,因此組織成員必須遵守,例如:不可以有金錢糾紛、不可以有不正常男女關係、不可以傳遞消極思想…,身為領導者更須以身作則。帶領組織是非常不容易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幸好學生時代就有一些佛學概念,應用在組織的運作上,自然形成一種善良的文化,也因此在全省各地结了許多善緣。

佛法講「世間無常」。1990年一次錯誤的投資,讓自己從人生的高峰跌入谷底。為了清償龐大的債務該賣的都賣了,該抵押的也押了,萬念俱灰下,曾興起自我了斷的念頭,那時唯一支撐活下去的力量是─父母、妻兒以及佛法。一位國中任教的李老師鼓勵我去參加「佛光山舉辦的第一屆佛學會考」,一方面轉移沮喪的心情,一方面重新整裝出發。至今,我依然非常感激這位生命中的貴人。
1995年經濟狀況已稍有改善,新春過年,我們舉家來到了千佛山菩提寺,山門的「菩提大道從這裡開始」,讓我的內心無比的震撼,這不正是我所尋尋覓覓渴望得到的嗎?從此與千佛山结下了不解的「菩提之緣」。

從高中時期接觸了「一貫道」,前後約有三十年,因為自己對佛經的喜愛,深深覺得要想真正學到「如來真實義」,必須依止「大善知識」,而且佛法八萬四千法門,講究的是相應相契。雖然過去亦曾經參訪過幾座道場,但在千佛山學習卻大不相同。
千佛山教的「學佛方程式」以及「止觀法門」,無論在生活中、工作上、人事間是非常受用的。人生必然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迴避」也許是「空相」,但於事無補;面對問題的「有相」,從中認識、探討、發現、突破所顯現的「空相」,才是真正解決問題。

老師父的一段法語,一直是深植在心中的座右銘─「衷心的忍受,坦然的懺悔,安祥的承擔,如此纔是打破自我,培育菩提,圓成道業的方法,亦所謂即是真正的修行」。每次在觀照自我的錯誤與缺失時;每一回遇到逆境顯現時,這句話就自然浮上心頭,給了我最大的啟示。我經常自問:「我真正做到了嗎?」
老師父常說:「要以自己的修養去影響別人」,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是自己的家人,優缺點也最容易看得清楚,因此「學習在道場」,「實用在生活」,維摩詰所說經中說:「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是我最想實現的願望。幾年來,父母、兒女看到我們在千佛山的成長,這次女兒們也一起來上「基礎佛學班」,這是最感欣慰的事。我們沒有什麼可留給孩子,只希望他(她)們透過佛法的薰習,在未來的人生裡,也能像老爸(媽)一樣,能運用佛陀的道理方法,面對人生無數的困難挫折。

回顧在千佛山的幾年學習,遠勝於過去幾十年的學習;「所有的問題,千萬不要在別人的身上找答案」,「要學習佛菩薩的法,不要用自我意識是去學習佛法」
這是個人在學習佛法過程中的小小體會。當然,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生命中相遇的,不管是逆境、順境;善緣、惡緣,我們都心存感激,因為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資糧,可是來千佛山卻能發現「真正的佛法是什麼」。
如今,我們安穩的依著老師父的教法,一步一步走在「菩提大道之上」,家庭和諧美滿,事業平凡如意,有事做義工,無事把經讀,疑情止觀做,無疑任運行。期冀更多有缘人一起來千佛山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