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梁皇法會期間的解惑

5、可以請知師父講一下,風水真的要講求嗎?

答:學佛本來是不著相的,但是如果住的人覺得心裡有掛礙,就注意一下;風水是世間法,佛法是不離於世間法,所以對既存在的現象也不宜忽略,要知道化解;像菩提寺本來是個丘陵地,高低不平,經過雲公老和尚用智慧,就慢慢開闢拓寬了出來,終於成了今日十二殿堂的伽藍聖地,而且據說是南部風水最佳之地。

6、我要去做功德,有人說不要寫那麼多人,功德力不夠,就像一籃橘子有十個,分給人家吃,一人一個,如果來了二十個人就一人半個,是否用這種方式來看?

答:這意思是:功德力會分散!人多就會分散功德的饒益性;通常要超度冤親債主或歷代祖先,都要立蓮位,個人超度則隨意,這關係到報恩人與亡者的關係,及其經濟能力的許可,只要有心,做了勝過沒做;另外也要看亡者是否具備善根,及彼此間冤業的輕重而定,做功德的人如果懷著悲憫心與感恩慚愧懺悔心做,對方比較容易得到饒益;如果懷著慳悋心、打發的心態,則肯定無法善了,冤親債主也就一直跟著你,所以要一直做,看他們何時得到饒益,只要你覺得心裡的壓力減輕了,做功德從負擔變成了歡喜,情況就在改進中。生為女眾尤其要注意一件事,凡不小心流產或不正常著胎動手術取掉或刻意墮胎等的情況,一定要以善德護者為它做嬰靈超度,一次以一名計,常年超度與法會超度都要做,一直做到自己心無掛礙時為止,自己會知道。

7、消災祈福與超度有何不同?

答:消災是為自己祈福的,譬如供養三寶、點燈、法會消災、打齋等都是,可以累積自己的善福資糧;至於德,則是要經過修養才能轉變的,好比超度是為別人做的,就是一種“德”,幫助別人是一種付出,試想歷代祖先、親友與其他有緣眾生,他不知到哪一道去了,學佛的人要學悲心,悲是拔人之苦,想想自己今世既能學佛,環境條件也不錯,就要感恩,要懂得知福、惜福與分享,分享即布施,給予即得快樂;所以不要只為自己做祈福,更要懂得付出,幫別人離苦得樂,由親而後疏,慢慢於菩提道就能提昇而增上。

8、什麼是結界?結界的用意是什麼?

答:「界」是範圍,結界勉強說,有劃個範圍的意思;像菩提寺有菩提寺的範圍,法會前要灑淨,有形的灑淨是象徵性的,主要是加強壇場的清淨與莊嚴,讓法會進行得更順利,三殿堂的香燈師父則會把甘露水拿到三殿堂去灑;至於無形的結界則在於主法師父的觀想,觀想所及,普遍饒益。

9、阿彌陀佛的佛像要供立像還是坐像比較好?怎樣做16觀?平時可以持往生咒嗎?

答:一般西方三聖,阿彌陀佛都是立像,是接引佛,我們看阿彌陀佛的手印,那就是接引印;如果是三寶佛,阿彌陀佛才是坐像。如果想學、想修淨土法門,平時可照老和尚教的「簡易淨土法門」的儀軌去做,早、午後(或晚)各一遍;如果決定要修極樂淨土法門了,就要發願,要記得:發願以前的業帶得走,發願以後的業則帶不走;所以要衡量自己的情況,是不是沒有外緣了,可以一心不亂勤修淨土往生?!其實跟隨老和尚學佛法,主要還是在明白道理方法,明白了道理方法,才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自己在這條菩提道上應該怎麼做才恰當。

至於《觀無量壽經》裡所提的16觀法,適合於程度較高的人做研究,好比完成四地後不退的菩薩,不適合於初學,因初學基礎尚未打好,定、慧不夠,學觀會越學越亂;所以修「簡易淨土法門」即可,一天做兩次。

至於往生咒,沒事時不要持,可持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如果路上遇到動物屍體,在不害怕的情況下可幫它掩埋,掘土時先持一遍大悲咒,屍體放好唸三皈依,掩埋時持七遍往生咒,再持一遍大悲咒即可;但如果感覺害怕就別做,帶著慚愧心誦佛號離開。

即使修淨土,還是要懂得看看淨土三經(或云五經)一論,多明白一些才能產生加分的作用。平常念佛號就好,不用念往生咒,把眾生無緣無故引過來很不好,念佛號後記得要做功德回向。

如果打坐有什麼瑞相出現,千萬不要以為真見到了阿彌陀佛,《金剛經》告訴我們「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對一切好的、不好的都不能生執著。記得有位大法師在他弟子修〈般舟三昧〉法時,弟子以為跟著阿彌陀佛在繞佛,師父看到他跟著的是頭大水牛,趕緊把他叫醒;可見憑自我意識瞎練,有多危險!要知道天魔、修羅等都會變現佛身,只要自己的道心意念不正、不真,就會遭到擺佈,所以除了做功課之外,最好多致力於修養自己,把老和尚的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當緣境來時,把握當下,照到自己、勇敢地面對,腳踏實地,學習當下去化解問題;學佛對自己是一點也含糊不得的,平時勤作訓練,日漸才能增上菩提,臨命終時才能做得了主,否則就會被妄相或冤親債主變現的親人給騙走了,到時保不保得住人身就不一定了!

10、我的「大悲法」已做了兩年,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可以進階做第二階段?

答:居士們的「大悲法」有兩個階段,如果已做了很久,也覺得清涼、清淨,就看教你的師父怎麼考核你修學的結果;可不可以進階?要看有沒有緣,可以去請教菩提寺的當家峰師父。

11、祖先牌位供在家裡要每天上香嗎?

答:佛弟子家的祖先牌位,如果沒有什麼障礙阻力,最好是供奉在寺廟裡,讓祖先晨昏聽經聞法,可以得到饒益,如果做好常年超度及法會超度功德,更能冥陽兩利,後嗣子孫報恩之孝莫此為甚。如果供在家裡,容易讓眾靈起執著,得不到法的饒益,而且局限於一個無法提昇的時空,也容易活在計較執著裡,無法超生。但一般家裡有長者,家中成員也非盡信佛教,這時為人兒媳就只好隨順因緣,每月初一、十五及重要節日上香設供祭拜即可;平日裡,每當清晨你做三皈依或功課的時候,不妨為祖先上支香,將功德普施回向,只是這種饒益有限,不及供奉於寺院。

若知師解答非一的問題:

答 : 佛教的戒律在於教人防非止惡 , 最基本的教義是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所謂是「正順解脫之本」,亦即學佛者奉行戒律,是在清淨身口意,戒可以說是了生脫死的法門;而且「無諍即是戒」,和合是興榮,所以佛教著重修身養性,清淨識田,對世事的態度是「認識是非、不參與是非」,不做是非人。

     佛教的戒律目標既是如此 , 面對世事之 「 諍 」, 當知所從捨 。 

     佛制出家即指捨俗 、 剃髮染衣 , 熏習聖教一途 , 根本上就沒有幾進幾出的說法 , 一心向道 、 義無反顧當是出家所應持的心境與操守 , 面對生命嚴肅的抉擇 ,捨俗親而修聖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最莊嚴神聖莫過的事,豈可兒戲待之?!

所以千佛山從來不作「短期出家」這類引人造作之舉,要人意識田內留下如此輕慢惡作之種子,該當何罪?因果背得起嗎?這都是因名利薰心的造作,如此譁眾而取寵、如此沽名而釣譽!悲哀啊!佛陀說:是可憐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