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91期2014年8月刊
細菌!不!應該稱你們為“流感”,距離去年三春,你們對我的捉弄,今年三月我們又再相逢,我說:「你們這些殘忍的傢伙....」
文/恕
【敬啟者:流感仁兄!】
細菌!不!應該稱你們為“流感”,距離去年三春,你們對我的捉弄,今年三月我們又再相逢,我說:「你們這些殘忍的傢伙....」
「誰叫你像豬八戒?愛吃、貪睡,又不運動,五欲八風都染著,才會成為我們著床的土壤。」
我無奈的戴起口罩,旁人紛紛走避,嗯,這個且不談....暈啊!任你大嘆“乾坤大挪移”、“降龍十八掌”,也喚不回失去的健康與自在。咳著、痛著、喘著、煎熬著,病魔特煞無情,令我日日”中醫”、”西醫”訪,而我向來不是一個崇尚流行的人。
所謂病魔,“病”即缺失,“魔”則不正常,過與不及皆是病。這冬季流感引發的先天氣喘,打了點滴,服了藥後,手還發抖,坐立不安、神經質...,醫生說是「服藥症候群」,還不斷叮嚀著:「師父啊!要當心哪!」果真咳到最高點,眼、耳、鼻、舌、身、意,所到之處皆變成閉塞的、沮喪的光景;多令人嫌惡的鼻音,咳得人心煩,咳得人天昏地暗,全身“燒滾滾”的。
人身遭此貶損,就像惡夢般,一度曾慶幸稍有進展,不料又二度感染,究竟意何留戀?為何盤旋不去?瞧!春光爛漫,良辰美景熏得人懶洋洋的,今年才正要開始呢,我卻已“烽火病連天”。流感啊!真不願與你們年年相逢!再回頭看掛號處,仍有人戴著口罩,咳著、咳著,真是空氣污染!誰希望這時「後繼有人」來著?我但願吟朗詩人陳子昂的那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比較自在。
生病嘛,其實不就是這麼一回事.......。
【病如水上泡】
時序很快的進入了夏天,那場冬季流感,我患得快、忘得也快,要不是與某位師兄邊走邊談,目標是福利社,點了一杯紅茶就聊起生病這件事來,我說:「你看樹葉動也不動!一點風也無!」
「是啊!六月火燒埔,有夠熱!」他用了一句很貼切的台灣俚語來形容這六月的天氣。
聊著聊著,話題轉到我夏日愛吃冰品,冬季開春「怎麼收穫便怎麼栽」,生病也是活該!難忘的一場生病“羅曼史”,嚴重時“躁火攻心”似此六月給人的火熱、灼燒;他則憶起去年雙親前後生病,侍奉湯藥的情形,「唉!生病這一回事嘛,如同水上的泡沫,何時生滅,沒有定時。」
接著說:「那時,我母親的體溫都飆到近39度,而且吃了藥也不退燒,反反覆覆的,後來到醫院檢查,找不到病因,又磁振、又斷層掃瞄、還照X光,折騰老人家哪!」
「是啊!那種感覺充滿不確定、危險與不安,多令人擔憂!」
「最後遇到一位有緣的醫生才找到病因,接著動了兩次刀,她老人家怎麼經得起這罪受呢?沒想到剛開始是母親生病,接著父親也病了,而且走得那麼突然...」
真的,不管是自己生病還是親人生病,都頗折磨人的,最好都不要生病,大家健健康康的。
【健康已出走了】
而健康究竟是何時出走的?我也不甚明了,只知它就像光陰一寸寸的溜逝,只知生病時,如同面對一則倒影,可以看見自己、審視自己,人身變得沉重,此時多渴望身心迅即清淨,然而因果綿密相循,平常明知故犯或者無意造作一些因因果果的,它怎饒得了你,讓你無事享受自由伸展的舒暢?
曾經我以為:“小病不斷”也無妨,既然我執、法執都是病,它們迂迴的前進,我則還有喘息、閃躲的機會。現在我了解:身體常因外在緣境,充滿挑戰與變數,激烈起來猶如身處春秋戰國時代。可笑的是賀知章的那首詩,被我咳得扭曲震碎
:「少小離家老大回,“鼻音”無改“病”容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咳”從何處來?」
沒有健康的色身,法身則無安住處,所以要趕快想方設法,補足業惑的不圓滿,踢倒藥罐子!絕不與“菌”共存!不是嗎?有人偏能轉“污”為“淨”,化“業”為“道”,「破障、除病、攝性」,抵抗得了病菌的流行。唯病痛時還真難作主!全身躁動,胡思亂想一通,「風動、幡動、心動」,身心亂顫,我思索:
「少小離家與老大回」,是一種還是兩種路途?
「病之前,真實的我在哪裡?」 「病癒之後,真實的我又在何方?」
又是身病、心病的,難怪健康要出走!
【佛法是良藥】
所幸佛陀是大醫王,佛陀的道理與方法是良藥,讓我們去認識、瞭解自己
,然後找出病因,了解病是“業”的累積所成,表面是流感,其實是身心的垢染。汙染之病則須從「清淨莊嚴心識」下手:
雲老禪師在《易知篇》中(應病與藥)提道:
「眾生有病,佛法有藥;藥到病除,必須應病與藥,方始步入真如無礙之境。
《涅槃經》中提示病與藥的情形是這樣的:
1.貪病──貪是貪愛之心,對一切順情之境,著欲無厭,是為貪病;其病當以不淨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觀於自他之身一一不淨,何所可貪?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靜矣。
2.瞋病──瞋是瞋恚之心,對一切違情之境,熱惱於懷,是為瞋病;其病當以慈心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觀於一切眾生,皆吾眷屬,應與其藥,何所可瞋?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涼矣。
3.癡病──癡是迷惑之心,於一切事理無所明了,顛倒妄想,是為癡病;其病當以因緣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知生死輪轉,因果相續,循環無際,何得而離?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明了矣。
(註:自無明以至老死,是十二因緣法)。
故說「貪、瞋、癡」要以「慈悲」為良藥;懈怠、放逸要以「精進」來治療;衷心的忍受外在的引誘,坦然去懺悔,安祥的承擔,就能跟“病魔”說拜拜;那就可以感受那份「寂靜」、「清涼」與「明心」了!
【身病與心病】
早期千佛山的《佛印月刊》裡有一段話:
如果說「煩惱」是「病」,最好的辦法就是「診斷」,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服藥即可病逾。
煩惱不是藥,不是武器。
佛法中的「道理」是「診斷」之學。
佛法中的「方法」是「治療」之方。
有病,找病因,了生之相。
知病,修改錯,解脫可期。
什麼是藥呢?
解鈴還是繫鈴的人最為可靠!
結語是:有了問題,不可只求答案;因為,答案的本身,仍然有問題。
所以說:學佛是培養智慧,不是一味的依賴。學佛是為求覺悟,解決現實中的迷惑。
所以提到「身病與心病」,老禪師說:
病苦是眾生所不能避免,其緣起不外二途:一是先世行業所引起,一是現世失調而發生。行業於先世,好作惡法,惱害眾生;失調於現世,飲食不節制,生活不規律。
且讓我們談談佛法是怎麼看生病這回事的?所謂「業是病,道是藥」,雲老禪師在「禪的智慧3」說:
「業是病,道是藥;人之於生,不免病苦,當以藥療;淨業行道,亦復如是。」
在《休庵散抄》中提到「健康之道」:
「提到健康,每一個人的聯想,首先就是疾病;認為身體不生病,即是健康
的表徵;其實,除了「身」之外,尚有「口」與「意」的健康之道。
...........
大德們!色身有病,須要診治;言語有病,須要診治;意念有病,須要診
治;常住世間,痛苦失意,煩惱不安,只為身口意不健康;所以,佛法中對學
佛行者的告誡,強調身口意要清淨,經常維護修養,務必要清清楚楚,乾乾淨
淨。
唯有身口意悉皆清淨,纔是完美的健康之道! 」
可見色身與法身都需要滋養,凡所有身語意行為,仰賴“法”的維護;少了法,面對現前,仍舊自己作不了主,那亦是病,所以身心一體,有互相交錯、相應而影響的神經迴路。而少病健康的秘訣就在:規律的生活、少欲、勞動,透過觀照自己的心,使精神自由輕快、如法的運作,隨時調整自我,自在灑脫,一定會無病無惱。
記得那場病的求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便恢復了健康,頭頂又見朗朗青天,悠忽覺得天和日晴,彷彿我哪裡都沒去,什麼事也沒發生,生病也只是眨個眼、打個呵欠,黃梁一夢而已。那麼健康時就該好好珍惜光陰,把握生命的價值,以佛法養心、讓自己充滿能量、少吃冰涼、少受污染、多運動、多關心別人,這其中有許多可以做的,應該做的。
「莊周夢蝴蝶」,可是我不想再夢到“流感”了!敬啟者:流感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