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禪跡、法味、願相隨期數:293期2014年10月刊
那天太陽很大,又是中午,也是師父們休息的時間,踏進寺院覺得安靜,只見一老一少在巡視,好像在討論什麼事,猜想老的一定是住持和尚,小的必定是侍者之類的。
文/黃惠娟
我第一次來菩提寺時,什麼都不懂,像是孩童在看熱鬧,只是東走走,西看看,突然眼睛為之一亮,發現大雄寶殿前有塊石碑,上面有兩行字,可是又看不懂,此時剛好有一位師父經過,於是便開口問:「師父!請問這兩行字怎麼讀?」師父慈悲的告訴我,上面寫的是「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個字,對我來說非常陌生,似懂非懂,沒什麼概念。然而時間飛快,不知過了多少年,似乎已經忘記曾經來過菩提寺,說也奇怪,當我離開職場沒有多久,腦海裡出現關廟公園的上方有一間寺院,心想這間道場應該可以學到一些我所不知道的事,長久以來一直覺得在生活上缺少些什麼,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反正不管!到了寺院再說。
那天太陽很大,又是中午,也是師父們休息的時間,踏進寺院覺得安靜,只見一老一少在巡視,好像在討論什麼事,猜想老的一定是住持和尚,小的必定是侍者之類的。沒多做思考,便走到知客室,見到知客師先向知客師父合十打個招呼,「請問師父!這裡平常有沒有排課程?」
「妳要來做義工?」
此時我心想做義工不必來這麼遠,停頓了一下知客師父要我把資料留下來,說:「如果靜坐止觀要開課了會通知妳。」沒多久我接到要上課的消息,這也是改變我人生的開始,只要有佛學課或靜坐止觀,一定會來熏修學習,同時也來做義工,在菩提寺的這些年,不但學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方法,也認識許多的同參道友,讓我的生活更豐富、更加精彩,也帶給了家庭和睦。
初到寺院心情確實不是很好,因為我的兒子常換工作,業習熾盛,讓我煩心不已,說也奇怪來到寺院不曾和老禪師有所互動,更沒有交談過,只上過他老人家三堂課,有一天晚上我夢見老師父帶著我的兒子在吃麵,我問老師父:「怎麼會有麵吃?」老師父答:「是我煮的!」,然後我又問師父:「在哪裡找到我兒子?」師父答:「在廟旁!」好神奇哦!老禪師怎麼知道我為兒子的事在心煩,心想:老禪師一定是菩薩再來,是一位有德行修養的聖者。
老禪師的叮嚀:
要珍惜!不要計較!珍惜自己及他人的色身與法身,於身的造作與口的言說、意的起動,必須是從事障礙的突破,轉煩惱成菩提,轉所知成般若,計較往往是發生於自我意識強烈之時,所謂得失利害無非是私慾的作祟,如果不為煩惱所惑,不為所知所障,必然擁有的是菩提與般若,因此珍惜的結果是饒益的道,計較的後果是感報的業,學佛的主旨是道的修養、業的清淨,把握住了受用無窮,錯過了是輪迴不息──這是我從紀念老禪師的《百年紀念專輯》所恭讀到的片段。
師父常說:學佛是要學智慧,是要讓自己少煩惱,少罣礙,不要計較執著,遇事要做分析、研究、認識,然後要問“為什麼?”在想行之間要有間隔,讓自己有時間、空間做思考,才不會事後後悔,因為世間沒有賣後悔的藥,少計較執著得清淨心,無有罣礙得自在,紅塵俗事轉眼過,不要糾結緊握不放,但求開佛智慧、滿菩提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