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理五蘊

文 /利頌

    經云:「一切萬法,唯心所造」、「一切諸法,唯識所現」因此,照顧我們這個心是何等重要? 這個心是如何形成的?是肉團心?還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面對被五蘊繫縛已久的內心世界,怎麼去運用佛陀的道理方法---認識、分析、了解,甚至開啟、調理自己的心意識,而得到解脫、自在,是我們學佛修行人,終其一生需要突破及面對的課題。

    佛經中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的心念乃五蘊所形成,當五蘊開始起作用時,也就是我們自我意識的表現。當我們面對外在的緣境時(色蘊),領納接受產生了一些感受(受蘊),隨即引發思想意念(想蘊),接著發生蘊含於內的心識行為(行蘊),最終表現出了一個結果(識蘊)。五蘊的變化速度是很快的,一刹那就完成了一個意念的生滅現象。因此,把握這個「自我」就必須從調理五蘊上下手。

    五蘊的變化層次不同,但色蘊形成的內容不論為何,受想之間的變化是依於業(煩惱),還是依於道(菩提),這就是一個有修養者與無修養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對一個出家行者而言,在面對外在的色塵緣境時,必需先刻意的去認識了解,調適自己的感受,在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調理自己的「受」與「想」,讓「行」、「識」不會隨著緣境而轉,形成業果。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生命的歷程中總會遇到許多的考驗及障礙,如何去化解這些問題?就要靠佛陀的道理方法了!佛法是要認識自己,靠自己的那個「我」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在調理我的五蘊。例如:當別人以惡口來駡我、毀謗我,假設她說我是「偽君子」,此時

1.     法塵已經形成(因我的眼根看到一個人;耳根聽到聲音...)則意根已加入。

2.      當意根加入成法塵,辨別出眼耳接收到是不好的聲音及臉色,色心相應成色法,緊接著色蘊生起後,就會有感受(生氣、委屈等負面的情緒。)

3.      依此感受產生思想(為什麼她要駡我、毀謗我,而不是別人?)先起了計較、執著、分別 ,及考慮如何處理問題的方法

4.      接著蘊釀出各種不同的行為或抉擇,包含外在的言行舉止,內在的心識作用(駡回去;還是先思考一下,聽她駡完,了解她駡的內容後,再作進一步的動作)

5.      最後,在這個事件中得出了一個認知和結果---是業抑或是道?(大部份是業)

    在上述的例子中,一般世俗人被駡,尤其是關乎個人的名譽,必定是不假思索與對方理論,甚至拳腳相向,而其結果不是對簿公堂,便是結下惡緣。從佛法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就不是這樣了!當毀謗謾罵已經形成時,捫心自問我為什麼要生氣難過?因為她說我是「偽君子」根本不是真實的,所以不需生氣難過。此時,將自我的感受先放在一邊,去研究、分析毀謗我的是誰?是好人,還是壞人,或親疏利害關係,若是與自己因緣不好,有理說不清、無法溝通,先安忍下來,再想別的辦法化解問題。若是關係好的,便可用客觀的態度,當面與之討論,造成她毀謗我的真正原因為何。在每一個問題發生的當下,給自己一些空間及時間去認識分析,冷靜的去思考,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其真實的內涵,從中去發現一連串的為什麼,進而化解問題於無形中,這整個過程就叫做修行。

    佛法離不開五蘊,也就是這個我,五蘊調理好,這個我就得到解脫自在。當自我意識生起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去計較執著,必需去認識分析我們的起心動念,如果我們能掌控自我的話,漸漸將原有的計較執著減輕,那就是已經走在學佛修行的菩提大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