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我聽老禪師在《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八章提到有關意念的問題.意念究竟要如何修養它?

  • 文:編輯部出處:解惑篇期數:311期2016年6月

: 我聽老禪師在《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八章提到有關意念的問題.意念究竟要如何修養它?意念的形成,是五根五塵相接觸後,意根參與而完成的一種認知.這種認知如何修養呢? 修養不是修那個我嗎? 因為我的生起,是必須心相應與色法,才能進入心法,這個心法的形成是因為我產生了分別,計較,執著... 這時候是最好修行的時候.比如說「杯」是法塵,茶杯」或酒杯」叫色法... 意根只能知道是杯, 至於是茶杯或是酒杯,那是我們人的我在那裏分別它,意根是辦不到的. 如果要喝水,茶杯酒杯都可以阿,甚至雙手或任何可以裝水的容器都可以...可是我所說的這些已經進入到五蘊裏的想蘊,修養想蘊我可以理解,但修養意念我真的沒辦法理解...請教授師為我開示.

 

 答:所謂意念的修養,就是老禪師在《修行法要》裡面所提到的止觀法要,或說五蘊的間隔、五蘊間隔的妙用、學佛方程式等老禪師的心地發明,老禪師在《心之路》中說「五蘊的一次變化過程,即是一個意念的生滅現象」(26),所以所謂意念的修養,其實就是五蘊的調適,請先看老禪師的其他著作,如《老禪師的話》、《迴響集》、《解惑篇》、《休庵隨筆》、《心之路》等著作中,都會提到五蘊,其次可參考千佛山第二代師父們的著作中有關五蘊的介紹,此外可報名參加千佛山各道場的靜坐止觀班(依你所住區域鄰近之道場),或上其他課程時,再將疑惑提出來討論,經過互動會更容易領會。

下面先列一表,以示能所相應之後,“我”之所以形成之原理:

註:色法完成時,心法同時形成,此謂之心色相應;心法的內涵即五蘊,五蘊作用完成,即心即我。(例:我選用此杯喝茶──心色相應,此杯即色法,我選是心法。)這是很單純的可理解,如果換為人、事,人的五蘊反應則是複雜的(常人五蘊的作用一氣呵成,說明了意念的生滅是剎那迅速的,經云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在這種情況之下,當面對一個色塵緣境之時,人常常是以業的自我-習氣去反應的,如此則屬造作輪迴,不得出離生死苦海;所以老禪師提出修行法要,行者當作意念的修養──五蘊的調適,此即千佛山之靜坐止觀法門,於想蘊、行蘊間建立間隔,把想轉為非想,於受即可改變,如此即獲意念的調整,朝此努力,可以轉業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