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生活與修行期數:201期2006年3月刊
目前是執業會計師,獨自經營一個會計事務所,主要業務為財務及稅務簽証、管理咨詢、帳務處理業務,服務對象為本國工商業及外國公司在台之財務稅務為服務等。
文/洪再德
目前是執業會計師,獨自經營一個會計事務所,主要業務為財務及稅務簽証、管理咨詢、帳務處理業務,服務對象為本國工商業及外國公司在台之財務稅務為服務等。
自幼生長在樸實的台南縣七甲鄉下,由於家庭環境惡劣,因此選擇較易就業的台南商職就讀,放棄升大學,選擇讀商校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畢業後當兵三年期間,是我思考人生方向的關鍵期,當兵的伙伴來自三教九流,有大專、中學歷、有小學畢業,甚至有目不識丁者,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裡,我體會了知識與學歷對一個現代人的重要性,也激發起考大學的強烈企圖。但是考大學對一個高職生來說豈是一件易事?況且經濟環境亦不允許做一個專職學生的,退役後即考上當金飯碗──第一銀行,銀行的工作是緊張、忙碌的,但仍掩蓋不了考大學的企圖,終於在幾次挫折後,考上淡江夜間部企管系。
這是真正辛苦的開始,每天下午六點即帶著充滿歉意的神情揮別正在忙碌中的同事們,衝到學校面對充滿歡樂的同學們,他(她)們絕多數是應屆畢業生,尚未就業,天天規劃著郊遊、烤肉、舞會等,碰到微積分課是我最痛苦的時光,但是考會計就變成我最得意,他們最痛苦的事了。有位同學告訴我說:當她看到會計試題正在思考如何下手時,就聽到我的算盤在嘀嘀嗒嗒的響,害她心慌意亂,什麼都不會了,從此以後,每當考會計只有在極需要時才用算盤,五年的時間,很快就畢業了,帶著滿腹的企圖心準備赴美深造,由於深深體會專業對一個現代人的重要,因此選擇會計為專攻學科,並以考會計師為目標,終在數年內取得學位,並考取美國會計師執照。
在美從事會計數年後,終在親情的感召,媽媽的聲聲呼喚中,全家回台,先在一家大型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服務二年,期間並通過台灣會計師考試,並於民國七十七年在機緣中成立事務所至今。
有人說會計是枯燥無味的,我有同感,但卻只在剛接觸的那些日子。對於會計,我由排斥、接受,並享受數字的樂趣,是有心路歷程的,尤其是能夠在那一群又一群冷冰冰的符號中,發現它其實是無比樂趣的,數字確實是會說話的。它可表達一種現象、一種趨勢、一種過程、一種結果,可說包羅萬象。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大量企業外移大陸,會計師業是受衝擊的,但我時常與同仁們共勉的,就是會計業永遠不會失業,關鍵就在你有否足夠的專業能力?因為企業不管賺錢、虧錢,會計資訊是少不了的。
由於擁有美國、台灣的雙重執照,有很多機會服務在台外商,西方人的系統管理制度是很值得學習的,尤其重視制度管理,但未免僵化,中國人重視圓融,有時就過度流於人情,各有優劣,但是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系統管理可能是必需加以正視的。
二十餘年的會計師生涯,所接觸的絕多數是企業老板級人物,看盡了物換星移,有些老板事業非常成功,不可一世,意氣風發,數年之後卻一敗塗地,成為過街老鼠,世事變化何期速也?令人慨歎萬分,但也有一些老板不好高騖遠,穩紮穩打,雖然經過大風大浪,仍然屹立不搖,因此給我的啟示,有許多機會可與人合併成為大事務所,走國際路線,但還是放棄,所謂「知足常樂」誠名言也。
民國七十九,年由千佛山雜誌得知並參加菩提寺的冬令學佛營,七天下來成為我人生的一大關鍵轉變,也成為永遠的千佛山人,學佛前不知人生方向,只知一味往前衝,幻想飛黃騰達,七天的佛學課程,使我對於佛法有初步的接觸,生命的意義得以有基本的體認,在執業的過程中,逐漸以同理心去面對外在的緣境,深感會計師確是一個良心事業,有些案例若多加用心,可幫助客戶在合法情形之下節省許多稅金或費用,有時可為徵納雙方的橋樑,圓滿解決稅務問題,有時擔任法院訴訟糾紛的鑑証人,公正無私的提供法官做判案依據。有時擔任公益社團財務的簽証,以取得社會公信,這些都是學佛後所激發起的服務社會理念。
對於老禪師,我是無比感激的,十餘年來他的言教、身教,甚至是無言的感受,確是對於我及我的全家有重大影響的。由於因緣聚會,十餘年來,由主任、處長、會長、召集人、常務理事、董事等,一連串交錯的職務,與他老人家有深入的接觸,愈接近愈讓人覺得仰之彌高,深不可測。他把讓人以為艱深神秘的佛法教導我們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叫我們凡事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叫我們學佛不要學成一個怪人,“不要用自己的個性去要求別人,要用修養去影響別人”,讓你周遭的人感受到你學佛是對的。進而去影響他們,否則自己德業不修,抱住所謂佛法一味要求別人學佛,結果是適得其反。老實說,這種說法對我是有震撼的,學佛並不是在研究一門高深的學問,而是把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而且是要一點一滴的去做,“不要把現實當敵人,以佛法為武器”,用佛法來做為打擊現實的藉口。他的“苦行”說對我也是深具影響的,他說苦行的真義是做到苦中不以為苦。這提供了我的志工生涯的一個理論基礎。十餘年來,我都是以修行的心情在參與千佛山的各種職務,儘管面對勞苦、面對挫折,甚至面對譏評,返觀自照,面對它、化解它,最重要的是從心理“苦中不以為苦”,甚至“離苦得樂”。
會計師與學佛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老禪師所教導的道風、道理、方法,以及他所顯出的言教、身教、精神,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產生了根本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