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105年禪修營解惑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105年禪修營解惑

 

問三:

請問「緣起性空」與「實相無相」的關連?

 

答:

所有的法、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而起;性呢,就是本質,所有的有為法都是因緣而起,所謂的「緣起」,它的本質呢?就像虛空,是一種空相。我們說實相,其實就是緣起的現象,是一種實有相。好比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一個實相.如果是惡的事情,它也是實相,善的也是實相,道呢?還是實相!

 

學佛修行就是怎麼從不好的實相,改變調適成好的、善的實相,那麼原來的不好就會消失成為「無」。就像我們從小學進入到國中階段,小學就成了「無」,國中就成為「實相」,就成為「有」。如果一直往前進,進入到大學、研究所,前面的都成為「無」了,後面還是「有」。可見要一直突破,突破到究竟就是「佛性」的顯現,究竟空性會顯現出來。所謂空的本質就是「寂靜」!所以學佛到最後的目標是「涅槃寂靜」,也就是開始從一個業,好比面對惡業開始慢慢調、慢慢改善,成為善的本質,然後在不斷突破的過程中,一直從「有」突破顯現出「無」,可是這種「無」的現象並不是究竟,又會成為另一種層次的「有」,再繼續突破,一直到最究竟的「佛性」,所謂「佛性」也就是「覺性」的顯現!

 

學佛就是這樣的理念,一層一層,我們必須要懂這個道理,然後一直往前提昇,到最後增上到所謂的「明心見性」,所以「佛性」的顯現就是這樣的理論。那麼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當然就要面對自己的障礙,看看自己在每一個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的計較執著在哪?這個執著會不會造成傷害?如果會造成傷害,就要開始調理,唯有調理到「不傷害自己,也不可以傷害別人」,到達這樣的修養!

 

菩薩就是自利利他,在修養的過程中去面對這些色塵緣境,色塵緣境就是所謂的現象,不好的怎麼讓它好,最後完全達到只有饒益。所以學佛就是學習覺悟,必須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大前提就是它的饒益功德,不要造成傷害!我們必須這樣去把握。

 

這些都是道理,可是如果不搞清楚,書拿到手上就是看不懂,什麼叫「性空」?什麼叫「緣起」?什麼是「實相無相」....都是名相,不清楚它的意思,可是「實相無相」的道理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我們瞭解了這個道理──「哦!原來『實相』就是我們所碰到的這些人事物,很真實的顯現在眼前,有問題你必須怎麼樣把它解決,解決了就是一種「無」的現象,可是它還是「有」,另一種層次的「有」,那種「有」要到最後,真的完全是滅受想了,到達一種圓覺,也就是佛性的完全的顯現,那是最高的境界,沒有這種修養就很難瞭解。可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上有問題的地方下手,去做調理,就會慢慢瞭解「原來學佛真的可以讓我越來越自在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