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生活與修行期數:204期2006年6月刊
淡淡的午後,我們決定到「蟳之屋」找阿枝去。
文/黃阿枝
法的尋味 一杯桔茶香
淡淡的午後,我們決定到「蟳之屋」找阿枝去。
說走就走,從般若寺到她的店,不消一小時便到達。位於T街上,一棟大方、優美兼具傳統線條的現代建築,呈現簡潔流暢的風格,頗引路人注目。
但是,在「蟳之屋」只是碰面而已,真正談心的地方卻是在隔巷她的住家。
換上室內拖鞋,魚貫登梯入內,卻一不小心被「美麗」撞了一下(一隻美麗的小狗狗,看到客人來了,尾巴猛搖,吠得挺有精神。)
「師父!牠不叫“美麗”,牠 叫“寶寶”!」
「嗨!寶寶!妳好!」狗還是叫嚷著,似乎不習慣一下子進來的陌生人。
阿枝就放下手上的東西,撫慰著牠說:「寶寶!好了!不要再叫了!」寶寶方始休兵,饒我們這回。
阿枝告訴我們:平常下午三點到五點,是她自己的時間,可以回家休息、做點家事或禮禮佛。在招待我們坐下後,她從冰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小蛋糕,復又專心的泡起茶來,好像全世界的光都停格在她手上那只漂亮的馬克杯上,對阿枝來說,難得師父登門,怎能不好好泡杯茶,聊表誠心待客!
阿枝泡的桔茶非常香淳無比,輕啜一口,隨行而來的琴就有話要說:「我覺得好像整座桔園的汁液貫注全身,令人抖落一身塵埃,如果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含有什麼樞機,就像這杯桔茶,你必須打開全身八萬四千毛孔,才能喝出它所含藏的滋味來!」
琴這番妙語慢慢燃引出話題,談到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就從般若寺最近辦的活動談起,學佛的心得當然是人人一大串,就在阿枝要跟大家分享的時刻,男主人從樓上下來了,他親切的綻開笑容,跟我們打個招呼,也坐下來聽阿枝說話:
「從自己、家人及千佛山....所有的思惟我只扣緊一個方向,那就是對周遭人事物“能見度”的高低,學佛後我看到了自己。」阿枝接著說:
「學佛予人創造的快樂,好像瞄著一冰箱的菜,心清神朗,靈感自然湧現,有時會在無意間又研發出一道新菜,還有對於飯店的管理、人際的關係也明顯的不同於往昔。」
「俗語說:“行行出狀元”沒錯!在經營飯店的歷程中,讓我體會良深,提起“正念”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如果心中無正念、缺乏佛法的導引,任雜念妄想流竄,就像一間飯店缺乏管理,在無主的情況下,賓客任意跑鬧叫囂,毛巾、杯盤滿場飛,青菜說成豆腐,這麼零亂的情況下,哪有錢賺!」
「還有,每天收銀機閃現的數字、食客百百種的面貌,也讓我想到除了做生意賺錢,也要常行布施、供養三寶,回饋他我,克服慳貪,這些都是力抵生命源頭的喜悅。」
「只是時光無情,於學佛的規劃,我還得忙一陣子,也許要等接手“蟳之屋”的兒子嫺熟穩當後,大約三年,我才能一償夙願,到千佛山讀佛學班,提昇自己佛法的知見。」
阿枝回憶初學佛時,也曾在古嚴寺住過一陣子,與師父們一起作息、上早晚課、出坡、聽課...最難忘記的是師父們親切、和藹的引導,使她對佛陀生起孺慕之情,由點而面,擴展加深。提到對老和尚的敬愛,她說最深刻的印象是有一年,剛從旅居地加拿大歸國,正準備下飛機時,登梯還未放下,彷彿已暏見老禪師慈祥的身影,若說見法如見聖相,那麼究竟法在哪裡?
原來,學佛親近老和尚,佛法已成為生命的一種思考方式,聞法後,但願有一朝能做到內心通達,信、願、行、證如恆,讓佛法打入內心,成為精神的財富,好比客人走進一間飯店,皆能禪悅法喜,飽足而歸。
認識阿枝,觀其所行,無論是在「蟳之屋」或居家,在在宣示勤儉持家的傳承及實踐佛法的願行。
碧海藍天 家鄉風的菜蔬
從小生長在菊之鄉──澎湖,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叢叢天人菊背襯著藍天碧海,都有阿枝生命成長的寫照。
父母的疼愛、家鄉碧綠的絲瓜棚、兀自生長的花草樹木、熟悉的街道....都在她心中透著光暈,還有與在當兵時結識的同修,種種美好記憶至今還微溫猶熱。一直到想給兒女更好的學習環境,才舉家搬遷到台灣本島,落籍高雄,輾轉開了這家「蟳之屋」餐廳。
回想過去種種及親近老禪師的學佛歲月,都是她心靈的秘密膠囊,隨時等候釋放。對她來說,這間「蟳之屋」有如一則正在進行的「歷史」,怎麼說呢?原來,阿枝是一個對做生意敏感、聰慧的人,在早期就引進澎湖絲瓜、豆類等等果蔬上桌,風味絕佳的家鄉菜,令登門的客人讚歎不已。談到這裡,一道風評不錯,有口皆碑的「南瓜炒米粉」,據說也是師法於「蟳之屋」。
因此,基於美食研發的經驗,阿枝仍不斷的結合本島和澎湖家鄉菜的特色,可見阿枝對澎湖的摯愛。從當初在澎湖的小店,到如今的「蟳之屋」,我們靜聽她擲地有聲的細述,其中當然也碰到經營的瓶頸,但都勇於面對、化解。躍於忙碌的日子,阿枝多期盼一家人,不必等過年,也能像現在聚在大客廳,喝喝茶,偷得浮生半日閒,畢竟一家人也是需要「博感情」的!
在言談中,我們可直窺阿枝內心悠遊的一角,無論對家人、朋友、生意或千佛山道場,她都願意用一生的時間來珍藏。
其實,我們發現「蟳之屋」的豐盛,不只是提供物質上鮮美之饌而已,而是女主人的親切、敏慧、歡喜及對客人的熱忱、周到,她的可親可敬,在於人情味及流露的慈心。
愛的回應 親子之間
閒談間,阿枝又為我們換上新茶,屋內仍散發著溫暖濃郁的桔香,只是我們開始品嚐起蛋糕,若說空氣中多了什麼分子,那是桔茶混合蛋糕的香味,淡淡的飄散在空中,就像現在,歡樂的聚會再注入細流───阿枝的女兒回來了!
或許初次相逢,陌生不識,兩段年齡層,各有各心象的映照,談話幾乎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熱絡不起來。
如是思量,如何交心如「佛菩薩的慈悲進駐心房」?
靜師父最富赤子之心,她自然的流露,握著小薇的手:「小薇!什麼時候到般若寺走走,或者到白雲書坊坐坐、喝個茶?那兒有很多書哦!」
「沒辦法!走不開!我還有事要忙......。」斷然拒絕我們,是氣候不成,心靈未有「交集」生發?或許此刻,她的心已是不繫之舟?
再試!沒關係!縮短距離之道在於「毋忘搭橋」。
「小薇!坐過來一點!沒關係!妳平常都忙些什麼?來!這是阿枝媽媽替妳沖泡的巧克力...趁熱喝吧!」恕師父順手把一杯熱巧克力交到小薇手上,小薇邊喝邊跟我們聊著。
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從天氣聊到嗜好,從小狗「寶寶」講到平美居士家養的孔雀魚,終於打破初次見面的疏離,小薇慢慢的與我們暢談起來,就如一家人般的親密。慢慢的,她領著我們進入她多彩多姿的心靈花園,哇!之後我們才知道她會許多東西,比如:鋼琴、日文、捏陶、插花....種種熱愛與創造,顯然,一個美的世界又回頭相尋,她的才情及以前在日本念書、旅居加拿大的故事,只要誰想聽,她都可以倒出一籮框。事情就是這麼奇妙,就在彼此之間能夠找到一個相同的歸屬及共鳴的那一剎那,世界就由黑白變成彩色,倏然翻過一頁。
這時突然湧動著一股神祕,原來就在阿枝到後頭忙的時候,咱們與小薇共同策劃著一項不同凡響的A計劃,平美說:
「祝福加開心,美夢成真!小薇!我們來佈置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好嗎?屋裡飄著各色各式的氣球,桌上擺滿阿枝媽媽喜歡吃的點心,還有妳精采的鋼琴演奏,再加上我們的朗誦祝福,以慰勞平常這麼辛苦的阿枝媽媽,到時迴響著“大家樂”,如何?」
這時,琴把手搭在小薇的肩上,兩位師父轉過頭來,幾抹微笑夾在興奮的間奏裡,也許是受到頻率的波動,沒想到在後頭的阿枝都聽到了,她笑笑說:「我們家一向只有小薇做生日的!我看我的生日就到般若寺過好了,大家聊天,喝個茶。」
小薇歪著頭聽媽媽說話,那神情好像告訴我們:「媽媽總是把自己的事放低調,她的心底只有責任。」
...........
突然,場景氣氛又變了,活潑的「平美」發現新大陸似的,她裝了彈簧的腳底,划過小薇這方:「呵!小薇!日語的“生日快樂”怎麼說?」
「對了!我發現以妳的日語程度,好像可以開班授徒哦!要不要教我們一些日常用語!」(奇怪!大家怎麼突然對日語生起興趣來?)
你一句,我一句的,這會兒小薇成了我們的老師,聲浪活湧奔紛,引得狗「寶寶」仰吠幾聲,牠原本蹲在一角,尾巴啪嗒啪嗒的撲著地面,好像說:妳們只顧己樂,就忘了可愛、可憐的「小寶」我。
一個下午,蛋糕吃了,茶也喝了,雖然捨不得說再見,但時候已不早了,臨行靜師父執著阿枝的手說:「阿枝!非常感謝妳接受我們的採訪!還有小薇!多珍惜上蒼賦予妳的每個時光。般若寺見哦!不見不散!」
小薇猛點頭,暮色沈寂裡,車子在巷中發動,她與阿枝媽媽佇立於門前,一對可親可喜的母女,願她們日新又新,法喜充滿!
想到阿枝說的:她認識老和尚已十多年了,這十年是一個充滿感恩、驚喜的十年,有時遇到過不了關的問題,比如:小薇讓她費心、生氣的時候,毫無疑問的,老師父便是她精神上最大的支柱,阿枝說她這輩子誰都沒欠,就只欠老師父,為什麼?因為得之於師父的幫忙與教導實在太多了,她愛千佛山也敬愛著老和尚。
母親節即將到來,在這兒我們要與她和小薇一起分享師父的書───「家」裡頭一段頗具穿透力的話:
「父母子女間:於因緣,有好有壞。於因果,有得有失,例如:相處的歲月中,那些喜、怒、哀、樂的事實。」「深切的期盼:親切而能圓滿的親子關係~是父母、是老師、也是朋友。」
臨行,小薇揮著手,展開笑靨,就像用規律的鼓聲來調和內心的節拍,這下子,可是小薇自己透過自己的眼睛來看世界。而我們深信佛法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經歷,必能導引每位有緣走向喜樂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