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正法眼藏自序」讀後

衲衣下的足跡 「正法眼藏自序」讀後 /冷月

 

「《正法眼藏》是我近年來,依據《指月錄》而選出其中有價值的禪德,將其發人深省,啟諦智明的言行,加以闡述和探討,並且力求通俗與真實,可說是花了一些腦力的選集;但願它的出世,對同道們有點幫助,就是不喜禪的兄弟姐妹們,也希望能於書中探得些甚麼!」

 

從來沒有在禪法下過功夫,讀這本書,只是想把老和尚的著作都看過一遍。早期讀到這篇自序,便為其中的對話震懾住───

「人的耐性是有限度!」

「修養是無限度的!」

 

從此,這對話烙印在腦海,成為勸人的金句。自己卻沒從中得到好處。

 

如今,物換星移,歲月悄悄溜走,再讀之時,另一對話吸住我的目光──

「你不惹人而人欲惹你時如何?」

「承受於沉默中,消化於法樂裡!」

 

前句是提點自己,任何問題障礙現前,就是面對,依之為行修下手處,沒有理由逃避,這是一條永無止盡的「道」路。而後句對話,則是面對問題時的提點:「歡喜承受吧!靜靜地...,畢竟那是你過去所作。以前,遇到委屈、誤會,不是喊冤,就是試著辯解,力圖說清楚、講明白,總以為誤會是可解釋的,這句話正是棒喝!從此「承受於沉默中」吧!慢慢地去消化。以平日吸收的法要,去面對探討、分析認識。

 

誠如文中老和尚提到五十歲解了師訓──五十歲以前不要收女弟子,不要寫文章,等開始寫文章,收女弟子以後,仍招來多少無謂的毀損。他說:

 

「想想,此生自信不曾越軌,卻處處惹來麻煩,為甚麼?能揣知的只有歸之於自己業障太重,在無福無德的感報下,當是此生之前惡緣太多,才會生起如許令人困惑不解的事端,所以,一個人在短暫的生命過程中,無妨做到諸業隨時了,切莫結惡緣。」

 

 

讀這段,讓人汗顏慚愧,善知識之所以為善知識!想想自己一遇違逆、無明總是大發,盡怪別人,明明知道因緣因果是佛陀理法的主調,為何使不上力?接著老和尚又說:

「我這些年來行之於『無辯』,便是依賴如此的境界而處理事端的;何況『因果律』是我教中的基本立論,試想,誰能逃出因果的報應,而損人害人卻能成就道業的哩!縱然現前不曾受報,來朝仍舊可哀,亦如我之今生際遇,一切不是多生前所有的感報麼?如是,我心安了,我意靜謐,我識順和!自然,我雖不敢說『八風吹不動』,但至少不會為『一屁打過江』來!」

 

他老深深體取了佛陀因緣因果的內涵,有著如佛陀般的智慧,遇到問題自然可迎刃而解,讓自己心安、意靜、識和!

 

而吾人遇到障礙,除了先為自己找理由,表明自己的無辜,也找盡理由怪罪他人。往往讓自己整個人陷入人與事的漩渦中,不能自拔。佛陀的道理總無法浮現,最後只落得兩敗俱傷,聽來的道理無法入心,成不了自己的知見,緊要關頭只有隨我意識飛馳!

 

其實學佛路上,障礙違逆是必然,乘業而來之故,受傷也很自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情識分別呢!唯有在漫長的時空中,把握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好好用心去體取佛陀理法,成為自己的知識經驗,有朝一日,自然也可以心安、意靜、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