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水月之說 ───法非法.影非影

    「血型有盡,血緣無盡,探源尋流,仍舊耽在緣境裡。」也就是還有一條顯現價傎饒益,更寬廣的菩提大道,從事「思想的開拓,智慧的顯現」。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62期2021年1、2月合刊

衲衣下的足跡 水月之說───法非法.影非影 /恕

 

老和尚的《金剛經集義》在p268中,「如法受持」寫著:

「....說解脫,了妄念,得清淨,不仍然是有著有相之說?亦如說風起、雲動、雨至,依舊同為世說!因此,野老編了一段問答,贈予澄心獨研」:

問:「何者是法?」

答:「如月。」

問:「何者是義諦?」

答:「如月影。」

問:「何者非法?」

答:「水中月。」

問:「何者非義諦?」

答:「池中水。」

 

前言

何謂“法”?世間問題不離「理與事」,所謂「以理論事,以事說理」,「法」就是事與理的表現,不論說事、說理,都是法。吾輩起心動念總活躍在「法」的領域裡,能所相應,身心互呈,就像一輪明月,照盡芸芸眾生,有的欣喜,有的詛咒,有的感慨,有的沉醉;同樣景色,反應各異,究竟是心的造作?還是識的變化?學佛必須從認識中瞭解法的“諦義”。何謂“諦義”?就是探究“法”的內涵意境,它的生滅的來去。法的生起「緣」要相應於因,包含事、理、方法,

當中有太多的為什麼,那些就是內涵,必須要一一去究竟。

 

或問:「為何說法?」 「拔苦與樂。」  「說什麼法?」 「悟見本有心性之法。」《金剛經集義》p131。茲以上舉的問答,試著打開迷惑之門,盼能作突破性的認識。如圖:

月映千江,千江有水千江月,“水中月”卻不是天上月,是另起一法,謂之「非法」,所謂「法法相生」,法中有法。從原有的「法」又生起另一種「法」,而原來的法有「義諦」,我們可去探討法的內涵。可是原有的「法」與「非法」,是一是異,不一不異,含有不同的因緣變化與因果關係。從中循著法的「生住異滅」、「體用相境」,發揮他的價值饒益。

 

 

法與非法,投映在現實的人事問題上,依因緣、各人業力各異。水中月與天上月法法相扣,“義諦”與“非義諦”    理事相環。《金剛經》云:是法,非法,非非法;如來於燃燈佛所,亦無實法可得;領其旨,會其意,亦復如是!這可以說就是「無所住心」的顯露。此中,(法)、(義諦)、(非法)、(非義諦),可讓行者方便探討當前的色塵緣境,尋個休歇處,讓身心能夠安頓,因為「水中月」,「池中水」都是自我之執。以下試以運用、發展成這「水月之說」: 

 

(一)月影照十方

 

眾知新店有許多湖光山色,依因緣展開一層層的時空月影;你說梅花湖,他說燕子湖,我說新店溪,哪一束月光,最能打動你的心弦呢?有關月影,論往昔還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樣的月光,照耀著不同的臉,照著熟悉的街景,照耀著生動的宇寰,也照著故鄉異國,可探其「法」的因緣、因果,其中其含藏的義諦。

 

月(法)—月影(義諦),設月影為三,呈現與原有的不同的「法與義諦」──「非法」與「非義諦」:

1.新店烏來,燕子湖邊的白雲禪寺。

2.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月上柳梢頭──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月之投影在湖中、荷塘、樹梢,每一個都是「非法」,不同於原有的天上月(法),又各有不同的時空因緣發展,故言(非義諦)。

 

以例1來看:

非法(水中月):白雲禪寺在新店的梅花湖邊,湖為禪寺所鄰。

非義諦(池中水):禪寺為弘法的寶所,以清淨、莊嚴、淡泊為依歸,不是外界、遊客過份標榜的自然風光美景,無須戀執在湖光山色,在乎的是它具三寶之尊,是一座弘法利生的道場。人與事相會,人與人相見,人與物相遇,都有其機緣;若有“法緣”親近禪寺,平常日用有否覺照自心?可有微妙向上的探觸?

以例2來看:

非法(水中月):月光下的荷塘。

非義諦(池中水):是朱自清從沉鬱心情到超脫自然的轉捩點,荷塘月色的美,釋放了他內心因不滿現實又看不到出路的苦悶,讓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動力。

 

(二)、歲月走過 法蹤何處

 

設老和尚「如月」──是法。他的精神教化就是「如月影」──是義諦。

非法(水中月):月影所投,樣貌多種──1.慈祥的老和尚、2.開示中的老和尚、3.棒喝的老和尚,還有課徒授業,著作等身,更是禪密的成就者....種種菩薩行履的展露。

 

舉示「第3」來認識法義──「棒喝的老和尚」:棒喝為他所依,但不是「獅」吼,而是「師教」,是法上的提攜,教化的向上一著。棒喝處,點燃智慧的火炬,故須諦聽師吼的內涵,不是只在聲音上分別、執著,如果認清了,當下即悟,失去了,當面錯過!心迷性妄,只分別師吼聲的凜冽,就不得改頭換面,得到法益。最重要的是:月之投影雖在「棒喝」,捨棄「慈」也就不成棒喝與提撥!所謂「德山棒、臨濟喝」;因此月在天上,因指可以得月;月在水底,因指也可以得月,端看我們能不能看得自在明白?只可惜,人人知道天上月,卻忽略有雲蓋天時,其月不失的境界,如何?肯當下承擔否?

 

(三)處世圭臬 轉煩惱為要

法(如月)──設「煩惱」是法。

義諦(如月影)───月影之所投有:

1.昨天的煩惱、2.今天的煩惱、3.未來的煩惱....以及其他各類的煩惱....

 

(非法)水中月:例2.今天的煩惱,是什麼樣的煩惱?

(非義諦)池中水:從法所生的因緣、因果探討「為什麼煩惱?」

煩惱是因為失業了,失業為煩惱所依,擔心未來的生計。怎麼「轉煩惱為菩提」?

就要認清現實,衡量自己發展的路途,瞭解自己的優勢條件、長處所在,看是要換跑道,或找其他的對策與資源,思考「能改變什麼?來調整自己。」

 

佛法裡的「非」、「無」、「空」需在「有」中突破!不要在空中建樓閣,或灰心了,乾脆在家當啃老族。一定要激發力量,尋求管道投入職場!要不然再去進修,或暫時沉澱,思考人生另一方向,也就是識取生命與生活的根源,莫在水裡、月裡討生活,妄想放水捕月,孤注一擲。譬如:事前沒有掂量創業的條件,卻妄想自己開公司,治絲益棼。知否?水月之間,總是瀰漫著漫天的影子,即使擲石投水,也抓不住那濛茫的月亮,放不乾源遠的流水!所以你得繼續未來的路程,—步步前行。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一些什麼?而是依自己的能力與機緣而為、好好活出最好的自己,去創造屬於你美好的人生。

 

(四)明月訴道情  水月建道場

法(月)──設「心意識」為法。

義諦(月影)──月影所投有:

  1.「思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懷人」---思念充滿了動感,月光灑下清輝。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道情」--菩提之道,了生脫死,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常常踩碎亮亮的月影,可是你一天的生命換取了哪些微的代價?故鄉是什麼?家是什麼?是地上絆住你的爬藤?還是寒冬的一盆熊熊爐火?俗語說家是避風港,當然要關心家人,偏有人只想在他鄉求發展,忘了適時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忘了關心家人,等老了、失意了,才想到落葉歸根。家是人生的起點,月兒灣灣映照在思鄉之情上,故鄉的人、事、物,家裡的父母親人都是你的懷想。你為什麼近鄉情怯?為什麼越思鄉,越想家,越難放下執著。

 

人間世,本無事,風起波揚,紛紜不止。「月如幻,月影亦如幻」,撒網與收網之餘,重重思念,輾轉難寐,數著「一重山」、「兩重山」,可否做到層層消融,心靈得以自由,莫為情識羈綁。思鄉、懷人,人之常情,可是多少人為了情執罣礙,「朝旭日,暮夕陽」,一天過一天,慣性的處在翻滾的苦樂的情海波濤中。

 

以佛菩薩的普利群命的悲願來看,境界更悠遠,「如何是家?」,老禪師「禪的智慧」中有另一個「家」的說法:「血型有盡,血緣無盡,探源尋流,仍舊耽在緣境裡。」也就是還有一條顯現價傎饒益,更寬廣的菩提大道,從事「思想的開拓,智慧的顯現」。也就是最特殊的是「與苦樂無關」,亦即寺院庵堂。對於這種「家」,老禪師說:「從來出家人沒有家,卻處處都是家。如水流動,散佈川河,後歸大海,似乎是「家」的註腳。」(老禪師的《禪的智慧》)

 

結語

「因緣和合兮則生,因緣不遇兮則無。」(註1)人生短暫能得幾回月當頭?古人舉杯邀月,為後人留下佳話;吾人睹月生情,個中又有不同的滋味與寄情。既知「法之執」如水中月,如何提昇修行的境界,獲得覺悟的果實?

 

還是那句:「天上明月,潭中映月,何者不是月!尋覓境界,天上水裡,為啥忘了自己?!

佛陀的教理含藏無限的寶藏,只有手中握有敲門磚,即可循佛陀指月之旨,見到本地風光。佛教不是月喻“清涼”嗎?若要回到法身之家,也就是離苦得樂,那就不要盡在鏡裡水裡討商量,辜負一期的人身,白白浪費寶貴的辰光!學佛修行切莫固執不化,必須離捨所得之心,就像老禪師的《金剛經集義》P268所說:

「基於人心的執著,不分妄念與淨念,皆無大捨的精神;好像斷乳之兒,拒絕正常的飲食與營養,貪戀母乳而不捨是一樣....亦如花樹栽於盆器,縱然如何照顧,怎也不如大地之培育,可以使其粗壯高大;加以沐浴於自然環境的變幻,風吹、雨打、太陽晒,諸般變幻中的鍛鍊,使得歷經折磨之後,變得更為結實。」

 

悟理見性,在在可以安身立命,能明心見性,則月與月影,水月與池水皆與汝與我都無交涉!所謂「有谿顯月,無谿水月亡」,能所皆亡,一如洞山价禪師說「心不附物,是真修行」。老禪師說:「心不附物,管他谿、水、月蹤!」諸位大德!躁動的世界,所幸有佛法甘露滋潤,水月人生,請好好珍惜自他!

 

註一:禪的智慧1(因緣和合):「...大德!是故老野有句云:

  「秋風起兮露柱兒,嚴寒降兮冰柱兒,因緣和合兮則生,因緣不遇兮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