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24期 2008年 4月刊
已過了十八個年頭了,從天真無邪、沒學過佛、懵懵懂懂的我,就開始過著出家人的生活,每過三年,我一定會問自己,我為什麼出家?出家幹什麼?
文/蓮西
已過了十八個年頭了,從天真無邪、沒學過佛、懵懵懂懂的我,就開始過著出家人的生活,每過三年,我一定會問自己,我為什麼出家?出家幹什麼?何謂出家人?每一次的瓶頸,每一次的痛苦與掙扎,適時的都會有善知識加以開示與引導,在此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善知識,沒有您們的幫助,也沒有現在的我。
出家後,我喜歡梵唄,喜歡聽老和尚講經憑著這兩股的力量,我過得很快樂,曾經以梵唄為傲,以為它代表了一切,不容許別人有些許的錯誤,原本想把千佛山的梵唄,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沒想到回到常住,大家都唱台語,只有我唱國語,調又不一樣,我們只好國台配,在沒有人可以幫忙唱國語的情形之下,我一定不能唱錯,結果練就了滾瓜爛熟的水懺、地藏經……等。
卓師父接任千佛山地藏庵的當家師,我去支援的機會很多,我看到他一直拚、一直做,我也無厘頭的跟著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十年前的我,十年前的我,剛回常住,我也一直拚、一直做,但常常在理念與梵唄上跟師父鬧意見,到後來竟痛苦到問自己:「師父送我到千佛山女子佛學院讀書,到底是送對?還是送錯?」地藏庵與十方大法禪寺的地理環境、人文背景蠻雷同的,當卓師父與梵師父在理念與梵唄上起衝突時,像極了當時我和師父之間的情形,一一的比照,終於讓我悟出了一些道理,癥結出在信徒跟著他們的「住持師父」已經跟了二、三十年了,而且大多是七、八十歲的老信徒,在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感受到千佛山的法好?好在那裡時?又這裡不對、那裡不對,當然會極力的反彈,就好比人的習性,世俗人說:「進了棺材還不一定能改。」佛法不是一蹴可及的,它是要經過歲月慢慢的累積,好比十方大法禪寺,經過十幾年漫長的歲月與艱辛,才能蛻變成這麼一點的成果。我彷彿又看到了自己對師父的誤會及自己的求好心切,沒有卓師父與地藏庵,也不能這麼深刻地讓我體悟這麼多,在此也要感他們讓我成長與蛻變。
五年學戒,五年學經,一幌眼過了十幾年了,對梵唄的興趣並沒有改變,它還是深深地吸引著我。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我問了本門的長輩,請問您:「如何做好法會的主法者。」對方只說了一句:「承三寶力。」霎時讓我頓時大開,不再執著於梵唄,開始變謙虛起來,我也該深入經藏了,開始淡化了自己,把自己歸於零,能擁有一張床、一個電鍋、一臺錄放影機,看老和尚的DVD就夠了。聽老和尚講經,我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就是可以這麼快樂,老和尚講經,講到最後,一定會說:「究竟圓滿、饒益功德。」把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奇怪的是,湧入進來的東西,反而更多。本來學不會、想不通、理不開的事,一件一件都通了,我一直告訴我自己,十八年後的我,即使沒有修養,也要做到沒有煩惱,我不能再做個「煩惱僧」了,師父整整等了我十八年。
現在的我,已沒有從前的瓶頸、矛盾、煩惱,有的只是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慈悲」這兩個字,是很抽象的,有的人做得不留痕跡,有的人做得轟轟烈烈的,誰才是真正的「慈悲」?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慧眼才能識英雄,就好比初地到十地,初禪到非想非非想處,看似一樣,其實境界是不一樣的。
這次回本山,我又悄悄地跟佛菩薩說:「請幫助我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