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25期 2008年 5月刊
天下沒有偉大的父母,偉大都是子女或別人加上的,當事人總認為付出的還不夠。
文/風鈴
天下沒有偉大的父母,偉大都是子女或別人加上的,當事人總認為付出的還不夠。雖然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了,父母的愛不但不打折,甚至「愛屋及烏」,繼續為兒女所生的兒孫輸出無怨無悔的慈悲。相反的,天下卻有太多的「孝子」,當然全是自己封的,並沒有獲得鄉里鄰居的認同。偶而做了一些,或善盡孝養之責,就以為仁至義盡,自比第「二十五孝」了,如同以區區的寸草心,就想要報答三春暉一樣的可笑。雖然動物是畜生道,烏鴉尚有反哺心,羊也有跪乳義,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不知孝順,那真的連禽獸都不如了。撇開因果報應不談,只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就夠人受的了。
世俗人以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說:「百善孝為先。」胤胄傳承,慎終追遠是為大孝。因此毀謗出家僧伽不結婚生子、不奉養父母,不承歡膝下、斷絕祖宗香火是大不孝之人,連最起碼的孝順都做不到了,還談什麼成佛成菩薩。
其實佛教也談孝道,而且更徹底。因為即使悉心奉事雙親,衣食無缺,最多只是短暫幾十年的快樂;一旦老病死苦奄忽而至,再孝順的兒女,也不能以身代替父母生病、死亡。經典上還說,未成聖果的眾生,以天、人、阿修羅三善道為客,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為家。地獄的苦報是一日萬死萬生,求暫停苦一念不得的。所謂:「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各人因果各人了,沒有一個孝順的子女,能代父母受惡業的果報的;於因果律而言,也說不通,那就成了我做他受,我吃他飽了。可是梵網經又說,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當然地獄道裡也有我們過去生的椿萱慈嚴,為人子女的,怎忍心讓他們在水深火熱中受苦,不聞不問,不加以拯救呢!而事實上,縱使有心濟度,也無能為力。
因此,學佛行者發覺,要想真正報答今生乃至累世父母的養育之恩,唯有出家修行,成就佛菩薩,才能度化他們脫離生老病死的輪迴苦,才是名符其實的大孝。不是有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子得道,七祖昇天」嗎?經典中可以找到證明:如佛陀成道後,思報親恩,特地上昇忉利天,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又回祖國度父親淨飯王、乳母摩訶波闍波提(大愛道)成就初果,最遲七生就盡苦入涅槃,大愛道後來甚至出家,證得阿羅漢果。又,目連尊者則靠三寶力,超拔在餓鬼道的母親昇天受樂。而般若經中,釋迦牟尼佛則處處讚歎大慈大悲的大菩薩們,於十方世界令諸地獄火滅湯冷,然後為地獄道眾生說法教化,使早日脫離苦趣。於其他五道也一樣方便以三乘一一度脫。
見賢思齊之餘,佛弟子在徵得父母同意後,並且有兄弟姊妹代為奉養雙親的前提下,出家修行。也並不是一出了家,就忘了家,關懷、孝順的心,只有增沒有減。也可以回去看望,或不時電話噓寒問暖;生病了,也應該回去照顧;甚至身後事,更是身為子女者所責無旁貸必須料理的;自己學佛有了心得、有一點點成就,還可以迴向或分享給父母同霑法益。可以這麼說,親恩山高海深,最知恩報恩者,莫過於佛菩薩。在家學佛或出家修行的目的,就是想成佛成菩薩,想究竟報答父母的生育之恩。但是要想成佛談何容易,在家學佛難免有太多的緣境障礙,又必須賺錢養活自己,沒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專心修行,成就自然有限。出家人是專業的修行者,飲食、衣服四事有人供養,可以安心辦道,可以將修行的時間縮短,得以早日成就。自他兩利,又能盡孝道,是最正確的道路,也是最明智的選擇。(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