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27期 2008年7月刊
聽說古嚴寺將要重建,趁著忍師來菩提寺之便,搭上順風車,直奔古嚴。
文/ 冷月
聽說古嚴寺將要重建,趁著忍師來菩提寺之便,搭上順風車,直奔古嚴。說不上是想挽留什麼?還是回味什麼?我必須回去看看,我這麼告訴自己,畢竟它曾經是我學佛的啟蒙之處。
抵達時已經暮色低垂,看不清景物,但熟悉的感覺依舊。
一陣寒暄,早早就寢,一夜無夢...... 一覺醒來,窗外陽光耀眼,已是早齋時間,錯過了清晨的梵唄。先進大殿禮佛,有點剝落老舊的大殿,仍是那麼清靜安謐,佛陀的肅穆容顏依舊,但多了一份古樸。後殿的觀世音菩薩仍是那麼細緻莊嚴,幾十年的歲月不曾留下風霜,凝視端詳,不禁泫然。菩薩的淨瓶與楊枝,灑下多少甘露?為何滌不淨娑婆的穢染?頑強眾生何時依止佛前,開啟覺門? 虔敬的禮佛三拜,推門而出,走回殿前的廣場。
大殿兩旁的栱形圓門仍在,以前的紅色小門已被灰色的鐵捲門取代,窄小的紅色小門讓我憶起往事.....記得當初離家,拎著行李,叫開小紅門,正想往裡走去,「頭低下來,小心!別碰著了!」小師父提醒著:乖乖的低下頭,安全的進了門,從此走入佛門,開始另一世界的生活。 一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其實,真正進入僧團,與來自各方不同的人齊聚ㄧ堂,日夜相處,雖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想,剛開始的適應期卻是辛苦的,是要經過不斷的調適的, 畢竟人人都有個性與習氣,在日常的接觸中,磨擦是難免的,如何調合共融?“頭低下來”成為最好的座右銘。慢慢發現原來師尊是有用意的,修行路上,頭是要低下來的,因為每個人的我,都不是完美的,走上修行路,就是要追求更好,更完美的我。如果能放下不圓滿的我,依照佛陀的理法去熏習培養,展現更圓融的我,自然處在不同的人事中,就能如水乳般融和。只是理論上如此,真要體得箇中滋味,總要在不同的時間與環境中長期磨練、跌撞,還得蛻去幾層皮,經過幾番死活,才會明白,才真能懂。所以頭低下來,放捨自我,成了入佛門第一件要學習的事。
環視殿前廣場,已找不到以前的痕跡 ;小水池已被填平, 小圓松也已不見, 幾顆大榕樹護蓋一庭的陰涼,也給人幽靜的感覺,唯一不變的是白色的小彌勒佛仍笑瞇瞇的端坐著 ,圓鼓鼓的大肚,容下多少世間愁。人因為不容不寬帶給自己多少煩惱,大肚能容,可以笑開多少天下事。仰望蔚藍的天空,不禁默禱,願人人有虛空之心,能含容大千八荒, 給自己開創一條平坦的菩提大道。然而虛空之心,雖人人嚮往,卻總歸只是嚮往;如果沒有時空的歷鍊,積沙成塔,往往在一遇違逆之時,原本的虛空之心,頓時為一根寒毛所堵塞,激起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回首自己的來時路,不也如此?不禁提醒自己 不妨將一根根的寒毛 視為撐起廣闊天空的支柱,撐出一片無垠的澄淨世界。
接著轉往如智師兄曾經閉關的關房,雖然已改建為公廁,但心念中不改曾經是關房的事實。一間緊鄰大殿後方的橫向建築,還是原來的灰瓦屋頂,有點壓迫感的高度,原本是一式三間:一間佛堂、一間寮房、一間小衛浴、一樣的木頭矮窗戶,剝落的油漆,訴說著歲月的痕跡。回想起,如智師兄曾經在這裡度過兩年七百多個日子,一個接觸不到陽光的環境,以及當時貧瘠的物資,憑著一股即身成就的道心, 一股對師尊的信賴....相信師尊可以助他成道,他安心的在這裡過著精進刻苦的日子,與古梵密法為伍,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世間的一切點滴不留存於腦海之中。記得閉關的功課表是這樣的:
零時起 行法兩支香四時起 禮佛懺摩
五時 早課早粥
六時半 拜地藏經
八時 靜坐一支香
九時 經行並持佛號
十時 閱讀 習字
十一時半 午齋 養息
十三時 行法兩支香
十六時 晚課 盥洗
十八時 經行並持佛號
十九時 靜坐一支香
二十時 行法兩支香
二十二時 養息兩支香 (功課表錄自雲老禪師著作《菩薩的成就》一五一頁)
這樣的功課表,在他精進的修學下,雖然遺憾,未能圓滿三年的期限 ,但終能達成他即身成就的願心,證得三果的果位, 確是值得讚佩的。
佇立關房內,恍如二師兄的關懷聲,從虛空中飄渺的傳來──_
「昨晚為什麼那麼早睡?有事嗎?」 關懷的眼神透著焦慮,從送飯口直直的傳給外面的我 。
「沒事,白天有點累 ,所以早睡。」
「有什麼問題要告訴我,不要自己胡思亂想。」
「我會的」
師兄弟關懷的情誼溢於言表 ,二師兄你好嗎?已經逍遙自在的你,相信已經再來了!我們期盼著你早日回歸師門, 不久古嚴寺將重建,到時候這裡的一切也將煙硝灰滅, 點滴不存,想要憑弔 ,只有去瞻仰你留下來的舍利花,雖然師尊留下來的《密林十年》一文,已記載你的一生, 這將成為後代子孫真修實證的見證,但關房仍是我們緬懷的地方,穿越時空隧道,早晚課的梵唱準時從關房響起,一分不差 唱出你的精進、你的虔誠......還有我們的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