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想想-3 無有

                                                                                                      文/蒼然客

我們平常人的習慣是,把看不見的認定是「無」,把看得到、甚至摸得到的當做是「有」;因此「無」與「有」的定義,是以人的感官覺知能力的界限而訂的。如果每個人感官覺知的敏銳度不同,其對「無」與「有」的尺寸認知,當然也會有所不同。

電視還沒打開,電視沒有畫面,這時畫面是「無」;電視打開,看到了電視的畫面,這時同樣的畫面馬上由「無」變成「有」。「無」與「有」只是打開與不打開電視的差別而已。

同樣的,我閉了眼睛,我看不見東西,我看到的是「無」;我張開眼睛,我看到世界,我看到了「有」。因此,「無」與「有」對我來說,只是閉眼、張眼的差別而已。我還是我,我的覺知在「無」與「有」之間,並沒有任何不同。

如果從能量的觀點來理解,或將更加清楚。大家都已知道,能量在「能」與「物質」之間變化,但不管怎麼變化,能量還是能量,「能」與「物質」只是顯示的形態不同而已。

在「量子論」的世界,觀察電子在原子核的外圍旋轉,有一個稱為「不確定原理」的現象。所謂「不確定」,乃因電子有時以「波」的形態存在,有時以「粒子」的形態出現,所以有時看不見、有時看得見。看不見的時候,電子在「隱形世界」,這時是「無」的世界;看得見的時候,電子在「顯形世界」,這時是「有」的世界。

而我們這個世界,這真真實實存在的山河大地,在量子論裡也認定是從「隱形世界」物質化後形成的「顯形世界」。換句話說,我們外在世界的「有」是來自於我們內在世界「無」的物質化,再換句話說,「無」與「有」根本就是相同的東西。或者,更可以說,「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根本是相同的東西,根源都是相同的能量,只是能量顯示的形態不同而已。

果真如此,那麼「有」與「無」只是人對自然現象認知的變化,也就是說,人自己的認知迷惑了自己,我們被自己的感官覺知騙了。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禪家朋友們喜歡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樣的非邏輯,來打破人在邏輯認知上的錯誤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