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32期 2008年12月刊
現代的管理思想, 是一個多元的思想, 換言之, 目前並無單一的管理理論, 而併存著許多的理論。
文/詹天賜
現代管理思想
現代的管理思想, 是一個多元的思想, 換言之, 目前並無單一的管理理論, 而併存著許多的理論。在管理學術領域中, 不同的理論係以學派的方式出現, 而學派乃人為的分類, 故有三學派、五學派、七學派、乃至十二學派等種種不同的分法。三學派是一個較為簡潔的分法, 它將現代管理思想簡要分成 (1) 程序學派 : 為事導向的學派, 以管理職能及完成這些職能的程序為核心; (2) 行為學派 : 人導向的學派, 尊重人的價值與才能; (3) 計量學派 : 為技術導向, 以數學、統計、計算機為主要工具, 重視問題的解決程序。
程序學派
程序學派為管理的主流學派, 在費堯提出五職能的管理分析架構後奠定基礎, 其後有許多學者提出更為精緻的分析架構, 並進行不同職能間的關係分析, 例如學者 Gulick 提出的七職能說 POSDCRB (計劃、組織、遴聘、指揮、協調、報告、預算)。而在實務上, 我們可以把這些職能看成是管理者主要的工作或任務。
這個學派之所以成為管理的主流學派, 是因為它較成功的建立一個在管理領域中具有一般性的理論。這個學派主張, 不論任何型態的組織, 管理者的主要職能皆為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任務, 而要完成這些任務, 在實際運作上, 皆存在著一些合理的程序。換言之, 這個學派以事為導向, 主張做事應有合理的程序。對各管理職能而言, 皆一一探討其完成各職能的合理程序。例如一個理性的計劃, 要先對各種環境作出預測, 並依據這些預測值擬訂目標, 然後形成並選取完成這些目標的方案, 再將這個選定的方案付諸實施。又例如標準化作業程序, 即為一種典型的協調機制。
在不同管理職能之間,亦存在著合理的程序, 而這個程序以計劃為核心及思考起點。擬訂計劃有一些合理的程序、步驟可資遵循, 當計劃完成後, 接著就要組織人力、透過專業分工以完成各計劃所規劃的事情。但有些事情需要不同部門共同來完成時, 就要透過協調機制來進行。而為了確保每件事情都能按計劃完成, 就需要控制的偵測、比較、修正等程序:偵測目前實際的工作績效, 再與計劃中預訂的目標作比較, 兩者間若有差距, 需採取修正行動, 以完成原訂或修正計劃目標。
在實際運作上, 我們可以把程序看成是主要工作間的先後運作關係, 因此要界定一個合理的程序, 就先要界定完成任務的主要工作, 例如控制的主要工作在於設定目標值、偵測實際值、比較、必要時的修正行動等四項工作, 控制的程序就是依序完成這四項工作的機制。當然, 一個計劃可能不是完美的, 當需要修正目標值時, 就要重新檢討計劃, 以作出必要的修正, 然後再依相同的機制進行控制活動。
綜言之,程序學派以事為導向,以提出的管理職能作為主要的管理工作,並以探討各職能內及職能間的合理程序為主要內涵。其中最核心的職能為計劃,它可以說是管理工作的主要關鍵,組織、協調、指揮、控制等,皆與計劃具有密切的關係。
行為學派
行為學派以人為導向, 主張能否完成事情的關鍵在人,它的主要內容包含領導、溝通、激勵、學習等領域,這些領域也都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探討這些次領域的內容時,常借助其它社會科學已建立的知識來探討,包含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由於這個學派較重視探討人性問題,因此也常引用人文主義者的觀點。
這個學派在早期有個膾炙人口的實驗,即所謂的霍桑實驗,它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育 (Mayo) 等人的一個長期研究計劃, 為期近十年,實驗地點選在西電公司的霍桑工場, 故稱為霍桑實驗。它的實驗目的在於探討工作環境、工人的態度對工人生產力的關係,先後作了三個主要實驗,進行了約二萬次的訪談, 取得了大量的訪談資料。研究發現了一些有關人與事的現象,例如除了組織制定的工作標準外,員工們會私下自訂標準, 當其它員工超過此標準時,會受到其它同事的壓力。至於這個長期研究主要的結論則包含有 (1) 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的團體 (2) 非經濟因素會影響工人的行為 (3) 提高工人的滿意度, 對生產力的提高具有密切關係。這些結論表面上看來並無令人新奇之處,但這個個案所提供的詳盡証據,卻是難以挑剔的。
計量學派
計量學派重視量化分析方法,它泛指作業研究或狹義的管理科學(OR/MS)。作業研究的精神在於主張每個問題都有最佳解,因此尋優技術(找最佳解)就成了它的主要方法。它提供的管理問題包含運輸問題、存貨問題、生產排程、戲局理論等,主要使用數學及統計模式,並以計算機為工具。
假設某公司有三個位在不同地區的工廠生產同一產品, 欲將產品運送到五個不同地區的城市時, 要如何運送才能使運輸成本降到最低 ? 這是一個典型的運輸問題, 要找到最佳解, 使成本為最低的方法是建立一個數學模式。這個模式要設立已知條件, 要知道每一個工廠運送到每一個城市的運輸成本, 再根據這些 (限制) 條件來建立模式, 從而可找出最低成本的解。當然, 一個數學模式是否適用, 要看它的假設條件是否符合實際狀況, 若能符合, 即可建立模式以找出最佳解。但實際狀況可能十分複雜, 在上述例子中, 並未考慮到運送路程的交通狀況, 若交通狀況對運輸成本有顯著影響, 則上述模式即無法適用, 而要建立包含交通狀況的更複雜模式。由此可知, 數學模式在管理應用上,有其限制,能簡化的問題較易建立模式求解,而對較複雜的問題,建立模式並取得這些模式所需的資訊 (參數值) , 有時十分困難,這也是量化方法在管理上應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