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32期 2008年12月刊
珍結婚後,才剛有了身孕,學佛很久的好友安妮,邀她去參加寺廟的朝山活動
文/小草
會珍結婚後,才剛有了身孕,學佛很久的好友安妮,邀她去參加寺廟的朝山活動,說可以祈求佛菩薩保佑母子平安,並能生福德智慧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她本來就不排斥佛教,安妮的廣告詞又非常動人,於是就答應了。
七個字的「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梵唱莊嚴悅耳,引領朝山的人群,迤邐向山門朝拜而去。那聲音竟然那樣的熟悉,如同少小離家的遊子,聽到久別的慈母的呼喚,不禁五內沸騰,熱淚盈眶。忽然想起順治皇帝的出家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原來自己是佛門的有緣人,感歎來晚了,如果早一點接觸佛教的話,她可能會選擇出家,而不是出嫁。
再看寺廟的那些出家人,個個慈眉善目,如同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景仰之餘,又生傷感,已經嫁了人,又有了身孕,想出家是不可能了。靈機一動:「我的理想、願望,可以交給孝順的兒女完成。」於是朝山完後,跪在大殿裡面,求佛菩薩賜給她一個出家的兒子,以完成她未竟的志業。安妮又教她持大悲咒、心經之類的,還是相同的台詞,可以安胎、順利生產……等等。她不但不嫌囉嗦,還衷心的感謝,沒多久就唸熟了。於是天天持誦、發願,好學的精神,連自己也感動。
十且的懷胎,果然順利生下一個男孩。讓會珍欣慰的是,先生是長子,公婆又是重男輕女觀念非常濃厚的,所謂「母以子貴」,這下全家對她出奇的好。兒子(後來取名耀祖)長得又端正,又惹人憐愛,一看就是有福德有智慧的模樣。會珍心滿意足之餘,更不忘感謝佛菩薩的保佑。
耀祖會說話了以後,有一些行徑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樣,他不愛聽兒歌,也不喜歡流行歌曲,獨獨對佛教的梵唱情有獨鍾。有時大吵大鬧大哭,怎麼哄都沒效,一播放佛教的梵唄給他聽,就平靜了下來。姑姑、叔叔、阿姨、舅舅買給他的玩具,他都不喜歡,只對一樣──小木魚,特別感興趣。有一次,會珍帶耀祖去逛街,路過一間佛教文物店,耀祖像發現寶物一樣,馬上停下來,吵著要買小木魚回家玩,怎麼拉都拉不動。那時他才滿三歲而已。會珍不答應,耀祖施展纏功;會珍把心一橫,連拖帶拉,才離開現埸。
回家後,耀祖就開始抗爭,不吃不喝不睡。會珍沒法,只好買個小木魚給他玩。他煞有介事的,說要學會珍做早晚課。而所謂的早晚課,其實只是敲著木魚,學卡帶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卻從不間斷。她忽然憶起了懷孕時,去朝山發願的事,心裡一陣震撼,佩服佛菩薩的靈感。無怪乎人家說:「釋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是正當的、合情合理的祈求必有感應。但她並不後悔自己發的願,還想盡力促成。於是帶耀祖去參加寺廟的共修,也買了一件海青給他穿,他像小大人一樣,進退有度,如同學佛好久的人。看到了出家人穿的袈裟,眼睛瞪得好大,充滿羨慕的表情,還吵著要買一件。會珍哄他說:「當和尚之後才能穿。」「那我也要當和尚!」寺廟的師父說滿七歲才願意收為徒弟,只好作罷。
回家後,耀祖就對爺爺、奶奶、爸爸說他七歲後,就要出家當和尚。爺爺、奶奶怎捨得!會珍少不得挨了一頓罵。於是開了幾次家庭會議,決定申請移民他國,期望在佛教邊地的外邦,能沖淡耀祖的善根。
事情的演變,讓會珍有點失望。還好,她對佛菩薩不可思議的感應,已建立起了信心,也認識到,要想完成理想和希望,除了靠佛菩薩的加持、保佑之外,自己和耀祖的努力與堅持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心中的陰霾頃刻消散,露出了耀眼的陽光,她已知道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