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38期 2009年7月刊
美好的事物,總是令人賞心悅目。
文/弦月
美好的事物,總是令人賞心悅目。像大自然的名山勝境及古蹟,吸引遊客留連忘返;如藝術家巧奪天工的作品,更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還記得大畫家米勒的曠世名作「拾穗」、「晚禱」等來台展出時,造成空前的轟動;而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唐太宗因愛不釋手,竟敕令陪葬而失傳。
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英挺魁梧的男性,豐腴漂亮的女人,也是較討人喜歡,無論職場上求職,乃至異性交往、擇偶,都佔盡了便宜。雖然古代就注重女人的三從四德,四德以婦德為先,其次才是婦容,套句現代話說,不只注重外表,更在意內涵,內在美、外在美通通兼顧。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譬如西施是個絕色美女,可是她卻讓吳王夫差亡國亡身;無鹽是個醜八怪,齊宣王納為王妃,竟成就霸王之業,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如果你是男人,只能選擇其一的話,真的會當齊宣王,而不作吳王夫差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古人早就下定論了。
世俗人是如此,學佛的人也不例外。不談那些參禪打坐有了瑞相,便起我慢的人,只談一般學佛的僧俗二眾,還是很在意歸依、依止的師父,有沒有名氣、法相莊不莊嚴、寺廟蓋的大不大、徒眾多不多,儘在表相上選擇。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也不例外,舍利弗初見馬勝比丘,也是被他的威儀庠序所傾倒。這也難怪,因為有沒有修養,是要接觸久了才慢慢發現的,而表相一看便知道。
如果說佛教不在意、不注重表相,那為什麼佛陀要現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去接引眾生?我們在寺廟裡看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還是有分別,總覺得羅漢不夠圓滿莊嚴,菩薩是圓滿了一些,佛才真正是萬德莊嚴,還有,為什麼同樣是菩薩像,卻感覺觀世音菩薩最慈悲、最親和力、最相應,那還是在相上打轉,即禪宗所謂「在聲色當中討生活」的意思。
色是如此,聲香味觸也是一樣的計較執著不捨,最明顯的是抽煙、喝酒、嚼檳榔、玩股票、買樂透彩券。醫生證實,抽煙易導致肺癌,二手煙還傷害無辜的人;檳榔是綠色炸彈,會引發口腔癌,癮君子仍照吃不誤。喝酒在經中說有三十六過失,現實的社會,酒後開車是製造車禍的元凶,喝酒也是家暴的罪魁禍首,酒精中毒更是無力就業、頹廢、萎靡、墮落的主因。醫生叮嚀說:喝酒傷胃、喝多了傷肝。杜康的信徒卻說不喝酒會傷心,情願傷胃、傷肝,也不願傷心。他們說,酒可以製造氣氛、提振精神,是個好東西,只貪圖一時的痛快,不顧後患的無窮;酒又可以澆愁,卻忘了古人的名言:「借酒澆愁愁更愁!」
因此,活在花花世界上,人無可避免的,一定要跟色塵緣境打交道,在聲色當中討生活,為色塵緣境所迷惑,而生起很多的計較執著,是個肯定的有。而經中說:「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又說:「不住色生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從有到無,中間一定有所認識、體會、甚至發現,才能突破原有的計較執著,顯現「非」的境界(不同於原有),而後化解成為「無」,即所謂「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但是我們凡夫都被物所轉,沉陷六塵的迷宮中出不來。雖然學了很多的道理方法,緣境一來,那個「我」馬上冒出來,順境生貪、逆境起瞋,無明、我慢......通通具足,想想也夠慚愧的。
猶記得家師雲老禪師在「修行法要」一書中,告訴我們一個「學佛的方程式」:當分別心生起時,不要一味的計較執著,必須去認識、去瞭解,進而有所發現,久而久之,一定會有所突破。當心念生起分別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是個學佛的人,切忌只是計較執著,應該深入的研究、分析、認識,並對自己有所察覺,返照於自我,如此不斷的修養自我,久而久之,必能漸趨於「覺」的圓滿。誠然是金玉良言。姑且依樣畫葫蘆,紙上談兵,去研究、分析、認識色塵緣境的真實面目,看看我們究竟執著什麼、計較什麼、有什麼好放不下的。
當今人類最大的隱憂是種族歧視,有些人有種族優越感,輕懱、鄙視其他的族群,因而發起殘酷的戰爭。深入分析他們所以自認優越的成因,不外是膚色潔白、長大姝好、文化教育普及、經濟富裕、薪資所得較高,而生起貢高我慢的心。或者出身望族、或社會地位崇高、大富大貴、為人稱羨、而生驕慢。或歌星音聲美妙,餘音繞樑,得到很多粉絲的崇拜等等。都是其來有自,並非從本以來就是如此,也不是永遠都是不變的。
佛經中說:「為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從布施中來;為人端正,從忍辱中來;為人音聲清澈,從歌詠三寶中來。」又說:「為人長大姝好,恭敬人故;為人短小,輕懱人故;為人醜陋,喜瞋恚故;面目黧黑,遮光明故。」如是因感如是果,一旦把過去所培植的福報花完了,又不繼續種福田的話,很可能三途有份,經中說:「三界極尊,福盡還做牛領中蟲。」有什麼好貢高我慢、好羡慕的。經典中有一句很有名的偈語,正可為這現象做一個最有力的註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因緣生法,其性本空,只是順乎世俗,善巧的安立一個假名流傳,深入的去認識、瞭解,只為了幫助我們破除或減輕計較執著,並不是要去否定它的存在,因為女人還是女人,漂亮仍然漂亮,錢的確很管用,不吃飯你就得餓肚子。或者說,想得到人天福報,還得奉行五戒十善;壞事是做不得的,時機成熟,必定承受苦報;不學佛修行,永遠不能了生脫死,樣樣其中有道。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可以發人深省。以前有個影星林青霞,影迷們尊稱她為「永遠的大明星」、「永遠的偶像」。可是偶像明星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大學教授、作家蔣勳先生。報紙報導說,有段時間,林青霞小姐遭喪親之痛,諸事不如意,心神沮喪,晚上睡不著。因緣際會,去上蔣教授所開的紅學(紅樓夢)講座,覺得他的聲音很有磁性,又洪亮又好聽,很有攝受力,能轉移她心神不寧的煩惱。於是徵求同意後,上課時錄下他的聲音,晚上就寢時播放,竟然把失眠的症狀治好了。記者訪問蔣教授,他說起初林小姐來上他的課,他很不習慣,有點拘束和怯場。按理說,蔣先生當了多年的教授,大學裡也不乏絕色美女,正可謂「閱人多矣」,什麼大家閨秀沒見過,何以心中還會小鹿亂撞!只因她太出名、她是大明星、是男人永遠的偶像,跟一般人不一樣。後來上課上到一半,林小姐因看書看不清楚,從背包拿出老花眼鏡戴上,他忽然有所體會發現“原來大明星也是人,也是四大組合之軀,一樣會老,得戴上老花眼鏡,跟一般人沒有差別。終於會心一笑,卸下心防。
記者再告訴他說林小姐很欣賞他那美妙、有攝受力的嗓音。他笑了笑,後來說出了不為人知的秘密:有一天,他搭捷運回家,車上有一位高人很篤定的告訴他,說他前世在一寺廟布施一口鐘助揚佛事,所以今生才感得音聲清澈洪亮的果報,足證經典所言不虛。
年初,菩提寺有個比丘尼往生了,師父雲老禪師安慰大眾師說:「她去一個很好的地方。」要我們放心的學佛修行,將來必定功不唐捐。後來傳說師父送她一程,助她一臂之力,能再世為人,出家當比丘。我心想:怎麼可能一下子做女人,一會兒變男人?她該如何調適!親朋好友師兄弟將來相見該怎樣面對!後來終於想通了,原來男相、女相、天相乃至地獄相,都是人心造作善惡之業所顯的業影而已。又如過去的掌中戲團(布袋戲)的主演者,同樣的一個人,手持男偶就做男聲,裝男人樣;手操女偶,便學娘娘腔,舉手投足都模仿女人,否則表演就沒人看了。觀眾太入戲,也不加深究,見主演者手持男偶就作男人想,手操女偶,就生女人想,隨著劇情引發七情六欲。輪迴轉世也是如此,原來同樣的一個人,償完宿債,緣盡情了,再來時,已是面目全非了,可是音容宛在,仍為至親好友所念念不忘。古人有詩云:「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是可憐復可悲,也愚笨得可歎息!
不論正報有情世間的男女美醜相、天人甚至地獄相,依報的色聲五塵、山河國土世間等相,都是心的造作,及業所顯現的影子,只是一個暫時顯現的假象,長遠的來看,則是千變萬化的。經中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世俗人也說,畫家畫竹,早已「成竹在胸」;又,人要做什麼事,則常聽說「早已有腹案」,或「心中有藍圖」,足見經典所說「心如工畫師」這話的確很有道理。然而,人依於自心的妄想建立世間,自受束縛,已是顛倒;又依於妄想,執著所建立的世間,枉受輪迴,則是加倍的顛倒。譬如畫家,依於心中的腹案、藍圖,畫出小橋、流水,宮殿、樓閣,帝王、后妃;畫成了,又執著為真,而神遊其中,乃至生起遐想,不了畫中山水人物是假是一樣的道理。
《涅槃經》才說:「譬如畫師,以眾雜形,畫作眾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馬。凡夫無知,見之則生男女等像。畫師了知,無有男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法異相,觀於一相,終不生於眾生之相,何以故?有念慧故。」幾句話就把我們凡夫對聲色的執著盲點說得一清二楚,也把如何破除聲色執著的知見解說殆盡。但是懂歸懂,做起來總是心餘力絀,緣境一現前,再多的道理方法都忘光了,都是隨業而轉。也難怪,我們無始劫來,在聲色六塵中打滾,從來就沒有出離過,積習難改,遇緣難改,遇緣即應,待正念察覺時,已是後知後覺。別氣餒,後知後覺已經比不學佛前的不知不覺,或認為理所當然進步很多了,因為後知後覺還有修行、調整的機會,不知不覺則連機會都沒有。修行,還只是在訓練的過程,等到具足了內涵,那就完成了修養。學佛是一輩子的事,還是得慢慢來,先不要求高深的境界,淺的現象有所改觀,如對聲色等的執著稍微有減輕,那就是進步。久而久之,一定有可能做到「念起即覺」,即所謂的「先知先覺」。
但是,我們現在既無法突破聲色的束縛、執著,又必須天天和它打交道,該如何面對,才能減少傷害,得到饒益呢。家師雲老禪師的法語可供參考:「色香味不是罪過,你去吃它也沒有錯,問題是,你是在乎它的營養,還是只在乎它的美味。」在乎營養,無論美不美味都是正事良藥,可療形枯,用來成辦道業、轉業成道;只在乎它的美味,忘了吃飯所為何來,營養與否,那就成了一具造糞的機器,於人於己毫無助益。學佛修行,於人、事、物的互動上,不只是注重緣起、過程的完善,更講求結果的饒益。如果緣起、過程看起來都很好,結果得不到饒益,甚至傷害,那些緣起、過程究竟好在那裡?結果如果是好的、利人利己的,那麼不好的緣起、過程也就無傷大雅了,因為你一定是從當中有所體會、認識、發現,能做到隨緣不變,並轉業成道。
古德云:「青青翠竹,皆是妙理;鬱鬱黃花,無非菩提。」又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不要害怕去面對聲色,重要在於如何不被迷惑,而又能從當中獲取饒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