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0期 2009年9月刊
千佛山佛陀學術研究院於九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至七月十七日,在菩提寺舉辦為期七日的殿堂佈置課程。
文/微塵
千佛山佛陀學術研究院於九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至七月十七日,在菩提寺舉辦為期七日的殿堂佈置課程,特別從台北邀請到資歷豐富的蔡慈月老師南下開課,此活動未經大力宣傳然而報名人數卻超乎預期地熱絡,將近約有七十位學員參加。教學主題著重殿堂方面的佈置,正巧在今年八月底的水陸大法會上,可以讓我們展現所學的成果,更因此機緣成立新義工組別-佈置組。
課程一開始,蔡慈月老師先跟我們講解一些基本概念。首先,她提到對於布的認識:早在人類懂得開始織布後,就不曾離開過布;古代的宮廷用布幔隔開區間,以及使用寶蓋、寶幢等。現代人的衣服、帽子、背包、毛巾、床單……,無一不是布料所製作,也可以說:「人類自出生到死亡都與布離不開關係。」
老師進一步提到:法會會場有時是承租來的臨時會場,場地的前一天可能是舉辦音樂會、舞會、比賽、宴客……。然而只要經由清潔、刷洗、佈置後,頓時即成為莊嚴壇城,這就是從「空」到「有」;法會結束後又得將辛苦佈置的莊嚴壇場拆除了,這是從「有」到「空」。此中有許多的捨與不捨,正好可以從佈置會場中,體會到自己心境上的許多變化,若能從中有所體悟,將會是所有義工中受益最多的一組!
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時常提醒我們,固定布所使用的珠針,一定要將針鋒藏好,以免刺傷人。就如同做人一般,隨時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刺傷到別人。當大家看老師示範時,似乎每種單一樣式很簡單,但組合起來卻產生了神奇的效果──周遭環境及物品都變美了!可是,等到真正親手操作時,才發現自己笨手笨腳地總是不順手,不是樣式沒有對齊,就是折花間隔大小不一致,總是捉不到訣竅。
當好不容易辛苦完成一個作品,自己覺得很滿意還在陶醉時,老師卻要我們即刻將作品拆掉,因為若不能捨棄舊有的,如何能另外學習到新的樣式呢?所以,在學習佈置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捨與不捨,這正是可以用來修行的下手處。
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在這七天的殿堂佈置課程中,慈月老師教我們很多的基本樣式,以及折花的變化技巧,接下來就靠我們自己怎麼搭配、運用了,如何將所學的技巧發揮創意,把法會中莊嚴的壇場呈現出來,讓所有參與法會的法師信眾們,皆能心生歡喜,樂於親近佛法,學習解脫之道,種下菩提種子。這是自利利他的好事,也是學習殿堂佈置課中,最大的受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