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1期 2009年10月刊
忍,梵語:羼提,為六波羅蜜之一。
文/微塵
忍,梵語:羼提,為六波羅蜜之一。
《思益經》云:「於諸法無所傷名羼提波羅蜜,即是忍辱。」
《楞伽經》云:「羼提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知攝所攝。」
《瑜伽論》云:「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
《般若經》云:「無毀辱一切眾生,名忍辱波羅蜜,自身破壞亦不瞋,名親近波羅蜜,說法令發菩提心,名真實波羅蜜,成就此三者,謂之成就羼提波羅蜜。」
綜觀以上經典中的註解,「忍辱」其義為: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瞋恚惱恨。
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一個人只要能夠凡事忍耐,不逞一時之氣,必能成功立業。例如:三國時代,周瑜因為禁不起「諸葛亮的三氣」結果短命身亡。吳三桂忍不下妻妾被擄,衝冠一怒為紅顏。相反地,周武王能忍,謙卑,禮賢下士,多次往訪,終於請出姜子牙,打敗紂王,而建立周朝江山。越王勾踐戰敗被俘,臥薪嚐膽,忍辱圖強,最後復興了越國。漢朝的韓信,能夠忍耐「胯下之辱」,勵志奮發,最後成功輔佐漢王劉邦,成就霸業。所以,忍與不忍,真的影響成敗很重大喔!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但是,當你在忍耐的時候,終究可以忍多久呢?一時、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更久呢?如果,持續受到侮辱,還能忍得下來嗎?
有一位國王的妃子,做任何事都感到不順利,百般無奈之餘,便有臣子向妃子進言,說道:「城外有一位修忍辱的仙人,如果拿糞去潑在他身上,妳的惡運將會傳到那位仙人身上,妳以後就會感到事事如意。」果然,如同臣子所說,那位妃子從今後開始,做任何事情都感到非常順利。也因此一傳十,十傳百。所有村裡感到不順利的人,都拿著糞去潑向那位修忍辱的仙人。可是那位仙人,卻因為無法忍受大家如此對待他,就利用法術將曾潑他糞的人害死了。
一位修忍辱的仙人,為何終究會忍無可忍,而「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呢?
因為,他只是將其所受的委屈,用壓抑的方式強忍下來,當所忍受的程度,到達飽和之時,將會忍無可忍而爆發出來,最後所造成的傷害將無法想像。
所以,在佛法中談「忍」,不只是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瞋恚惱恨,還要能將所發生的問題給化解掉。
當逆境發生時,首先,要用忍波羅蜜的方式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此,才能心平氣和的去看待問題的緣起,探討問題的因果關係、因緣法則。如果是自己錯了,應該虔誠的懺悔;如果是誤會,應該彼此好言解釋清楚。如果是對方錯了,應該責怪自己,因為逆境發生的成因,總離不開自己那個「我」,所謂無風不起浪,凡事必有因。如此地去做分析與檢討,當問題都能搞清楚了,自然能將問題化解掉。
「忍,不是畏縮,也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問題,歡歡喜喜的去承受,小心翼翼的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