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夢

                                                                                                        文/痴子

剛接觸佛學時就聽過用「至人無夢」來形容修行人的境界。又看到一些自認己有修養的人,會不經意地透露「昨晚一夜無夢」暗示自己的成就,讓我這種「每睡必夢」的世俗人艷羨不已。隨老和尚學習以來才知道佛法是不離開人說的邏輯;修行是在現實環境中累積知識經驗,再依佛法調整自己的心行,將知識經驗發揮出幫助學佛的實用價值。因此,乃嘗試以科學上已發展出來的知識檢視「至人無夢」的內涵。

四十年前國外醫學界一度熱衷於「睡眠與夢」的研究,許多大學生志願當實驗的樣品。大致來說,是用腦波的活動量與部位來測量睡眠,加上生理反應(如心跳、呼吸、體溫等等)以人為方式分成由極淺睡至極深睡好幾個階段,一個晚上能夠循環數次。七日不睡,人會陷入瘋狂,產生幻覺,失去判斷及身體協調的能力。愈深的睡眠愈容易消除疲勞,極深度的睡眠只要持續一小時就能消除疲勞。老和尚說:「75%的營養用在腦上」。此語的道理來自腦中生起的意念支配五根對五塵的反應。反應愈大,身體消耗的能量也愈多,罪魁禍首就是腦中產生的妄念。例如發怒時會大量分泌腎上腺激素,急速燃燒血醣釋放能量,使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急促;遇到危機時甚至能發揮出超人的力氣。人的生理機能要靠酵素才能進行。依「因果關係、因緣法則」來說,譬如以一個極度簡化的例子:葡萄糖(因)經氧化(燃燒)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及熱能(果)。這個作用在自然狀態的37.5度C(體溫)之下不可能進行,必須經過一系列酵素(緣)的協助催化(過程)才能完成。在「過程」中參與的酵素本身則從「有效態」(因)變成「無效態」(果),但它們並不就此毀滅,只需要倒果為因,從「無效態」(因)復原到「有效態」(果),才能再次成為協助糖分解的「緣」。人在白天活動的時候「無效態」的酵素來不及復原,體內的生化過程缺乏「緣」的助力,乃會漸感疲勞。睡眠時腦活動的部位移轉到和醒時不同的部位,「意根識」支配五根對五塵的活動逐漸減少而平靜,不再大量消耗「有效態」酵素,有助於「無效態」酵素復原為「有效態」的數量,逐漸消除疲勞。睡眠中「意根識」的作用大部份由前五識轉移到只與第七、八識的互動──這就是夢的來源。總而言之:活人必有腦波,死人才沒有腦波;腦波在睡眠時所導致的感受即所謂的「夢」。淺睡時,腦波活躍,夢多;深睡時,腦波平靜,夢少。正常狀況下,「夢」在睡醒時很快就「忘」了──這是好品質的睡眠;甚至醒來的剎那根本記不得作過夢──這是最佳品質的睡眠,也就是誤以為「無夢」的說法。

如果依腦的活動把人的「想行」分為醒、睡兩種,是否也可把「意根識」的作用分為醒、睡兩類?此說可以聯想成在淺睡時出現的一種現象,即所謂的「意識可以左右夢境」──我把它解讀成在淺睡中「醒意識」介入「睡意識」產生的交感作用(interaction)。我在國小時期有嚴重的懼高症。同學們會爬出二樓的水泥欄杆外,把身體懸在空中玩,而我在欄內遠遠地伸出手,觸到的護欄卻是「軟」的。高中時忽然經驗到能夠「控制夢境」。在夢中命令自己爬到屏東中學大樓的屋頂上一躍而下,那時血液上衝壓得心臟極度疼痛與難受,手掌、腳底也疼痛難當。咬緊牙根「緊閉雙眼」一直撐到受不了時才讓雙腳著地,喘一口氣,再爬再跳。屢次在夢中訓練自己後,「懼高症」消失了。高中時的體能極佳──百米11.4秒,跳遠6.7公尺──但自小在夢中需要「逃跑」時雙腳像被繩子綁住動彈不得。那時也成功地在夢中命令自己奮力掙脫雙腳跑得飛快,甚至能夠飛翔。後因無法「作出」合理的高空鳥瞰形象──當時還不知道從天空看地面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才放棄,不「飛」了。三十年前國外社會上流行一個說法:「許多發明與突破都發生在夢中,應該馬上起來把這些『點子』寫下來」。因為我作的是科學研究,思索的都是人所未見的問題,處處是瓶頸,有時在夢中獲得解答,但醒來就忘了。於是偶爾「夢到答案」時喜孜孜地跳起來,用床頭準備好的紙筆記下,再快樂地回去睡。每次醒後看看記下的「突破」不是不知所云就是毫無道理。玩了一年,也放棄了。這些「夢中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似乎都指向淺睡時具有一個醒睡兩種意識的交感地帶;而熟睡時由「睡意識」主導,夢境是否反應了一些醒時看不見但在潛意識中深藏的自我?

這半年多來檢討自己的日常行為,運用「想行之間建立間隔」多少也學到了一些主宰自己的能力。可是夢境中依然故我,不能照日間所學「約束」自己的表現。思惟之後發現雖然夢本是一場幻境了無意義,但脫離不了自我意識,何不使它轉變成具有啟發性的工具,藉由夢境認識自我潛意識裡面的缺失,以加強「修正行為」時的警戒心?證諸《大般涅槃經‧邪正品》:「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不念妄語,是沙門法;不生欲心,乃至夢中亦復如是,是沙門法」。佛還說如果夢中犯戒「寤應生悔,應疾捨離」就不算犯戒。猜想「至人無夢」之說應該只是「人法」,因為活人必有腦波,有腦波必有夢,只是醒時記不記得而已。不記得的「無夢」睡眠,品質最佳;如果記得一點的話,不妨用來檢討自己修行的進境。痴子因曾惑於「至人無夢」而有感:

至人無夢是妄語,痴子說夢亦是幻;
佛誡沙門夢裡察,夢中犯錯醒時改;
痴子曾惑羨無夢,雲師止觀度迷途;
醒時勤修息煩惱,夢境無妄乃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