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佛痴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09期 2006年 11月刊
黃昏時,紐約市的中央公園裡,一對近似中年夫婦,並肩坐在長石板椅上,像是磨石子的水泥製品。
1、
黃昏時,紐約市的中央公園裡,一對近似中年夫婦,並肩坐在長石板椅上,像是磨石子的水泥製品。
「老爸決定回台灣,我已留不住了。」婦人憂心的說:
「他還是對我很不滿?」男子說:
「連帶我也受影響!」
「妳是他的獨生女,會不在乎嗎?」
「老爸的個性獨特,凡事講求合情、合理、合法,最在乎的是誠信二字。」
「要求太完善,會使自己更煩惱,更痛苦,又何必咧!」
「不要忘了,老爸是位智慧很高,遇事出奇冷靜的老人!」
「那又怎樣!」
「這正是老爸要回台灣的主要原因!」
「那就隨他的意思罷!」
「怎能放得下耽心。」
「自己決定的事,自己負責!」
「你不在乎?」
「在乎?那又怎樣!」
「那又怎樣!那又怎樣!擺在眼前的許多問題,你也不在乎?!」
「我又能怎樣!」
男子的語氣變了,似乎怒火中燒,全都表現在語氣與臉色上;坐在婦人身旁,猛吸香煙,似是壓抑不安的情緒。
夜色漸暗,夫婦倆起身走向曼哈頓、回家的路上。
2、
曼哈頓三十四街,一幢高級公寓大樓中,夫婦倆乘電梯直達七樓A座;此戶正是他們的住處,佔地面積約三百平方公尺,四房兩廳,及兩間書房,廚房與餐廳、置物室與健身房,一應俱全,非常寬敞實用;雖然不是很豪華,經過用心設計,無論色澤、裝飾、利用空間,堪稱藝術之作。
夜臨後,婦人忙完了晚餐,男子躲進了他的書房,埋首於數位電腦前;鑽研他從唾液中發現癌病變的實用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中西藥物治療的研究。
現前,這方面的科學研究者,他是國際科學機構公認世界第五的權威者;他曾經在哈佛醫學院任教十幾年,此項研究發明,是他離開哈佛以後的事。
或許,因為如此,無形中使他有點得意的傲慢;加上他從小在美國成長和學習,關係中國的許多傳統美德,幾乎完全陌生;所謂「家」的觀念和情感意識,在他、如果說是少了幾根筋,不如說他止於「幼稚」年紀。
因此,婦人曾經無奈的問他:
「你在這個家裡,究竟是丈夫?還是兒子?或者說,還是長官?」
由此可見,他們夫婦倆的小家庭中,日常生活不會很融洽,感情交流的空間太大,似是停滯於物質和現實主義的範疇裡;當然,科學研究工作狂,更是他消磨時間,浪費空間的人生寫照。
3、
老太爺房間裡,一老一中年坐在沙發椅上,他們是父女倆。
「爸!一個人回台灣住,我不放心。」
「住安養院,有甚麼不放心的?!」
「您不管女兒了?」
「暫時不管!」
「哦──-」
「別自作聰明!」
「您的意思是──」
「看以後的發展狀況再說!」
「害您受委屈了。」
「委屈在求全。」
不是麼?!當初老太爺的女兒,以依親的方式,把他接來紐約同住,他心中便有一百個不願意;幾番拖延,感於女兒的孝心,勉強遷來度著所謂「家」的生活。
歷經一年又三個月的相處,他發現女婿的思想觀念,完全地少了中國人的親情意識,尤其是敬老尊賢的德性;老太爺年逾八十,身體硬朗,無不良嗜好,是位宗教著述兼評論者,具專業教授資格;退休後,運動、旅遊、養觀賞魚鳥,培植盆景花卉,可說是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散人生活。
如今,除了偶爾執筆為文之外,其他所有喜好,全被現實環境剝奪了;自然,興趣沒有了,日子不好過,加上美籍華裔女婿的態度,總認為「老人」的日子、愈簡單愈好,多想多做多麻煩;恰好老太爺一輩子都是好動,從不給人添麻煩,耽於絕不放棄自由自在生活的固執,可想而知,教他如何承受得了?!
尾聲
場景:
某鄉村,有山有水,屹立山頭,遙見滿是水泥建築物的城市。
山腳下,一泓潭水畔,新搭建的木製農舍;有雞有狗,有華有草。
一位八十多歲的健壯老人,正在修剪各式各樣的盆景。
清幽的環境,寂靜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