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緊腳步

    走過花園旁,突然聞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停下腳步細細的欣賞著,已快被自己遺忘的這片桂花牆,是什麼時候開的花呢?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1期 2010年9月刊

                                                                                                       文/大樹

走過花園旁,突然聞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停下腳步細細的欣賞著,已快被自己遺忘的這片桂花牆,是什麼時候開的花呢?抬起頭望著大佛,大佛後的天空是在什麼時候,也換了灰藍色的衣裳呢?是秋天,是它悄悄的改變這一切現象,而自己,竟毫無察覺那已不同的變化。一驚!自己究竟在過什麼樣的日子,怎麼變得如此遲鈍,是太習慣而變得不在意了?還是心有所礙,而忽略了身旁的變化呢?

移身走至瀑布小橋前,望著那一群在池中正悠游的鯉魚,想到《楞伽經》一段文如是說:「人法之中本無有我,凡夫不了,於無我中計我極盛;所謂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臥言語,不離於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顛倒,掀起一切煩惱生死行業。」

從行至桂花旁,直至想到《楞伽經》的那一段經文,在在都是一個「我」的表現,這過程中「我」的生滅已不知幾回,而這個「我」亦是因緣所成,因五根與外面的色塵緣境相接觸,意加入,心色相應,經過五蘊的變化,產生了許許多多「我」的變化,展現許許多多不同「我」的面貌,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在未經過修養以前,這都是一個有缺失的「我」。

自己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業,如那恆河沙般,怎麼數也數不清。這業對自己有何影響呢?看似無何影響,但因有業便會讓自己,在三界六道中不停的輪迴,永無停歇之日。若想要一一清淨,這無始以來所帶的業,那麼!別無選擇,只有一條路可行,便是---修行之路,但這並非是一條平坦安穩的大道,而是一條崎嶇不平,途中還有諸多的猛獸,虎視眈眈的睽視著,等著自己鬆懈之時,再給予一擊,讓自己無力招架,舉起白旗打了退堂鼓,談其清淨何其不易呀!

萬般起頭難,第一步不易跨出,但不跨出第一步何來的第二步呢?佛陀有如此的成就,亦是累世累劫修行而來,尊貴的他以身作則示現給娑婆眾生看,就如導師所說的,「信佛、學佛,終有一天能成佛」。那麼自己還猶疑什麼?害怕什麼?選擇接受挑戰面對自己的業,才有機會行於菩提道上,才有機會見道。

該如何邁出第一步呢?於現實生活中,不再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面對一切因緣所成的緣境,從面對中認識自己五蘊的變化,若能從中發現一點什麼,改變一些什麼,突破一些什麼,那麼就能往前跨一步。

當然,接觸的過程中,必有起起落落,如心電圖般,因情識作用而有高高低低的起伏,如教授師所言,「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是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緒,別忘了自己是帶業而來的」。是的,面對自己最不願接觸的人事物,一定會有情識上的反應,不要去否定不能有這樣的情緒,也不要去肯定自己所生起的意念,因那第一念所起的都是自我意識,是不可信的,如《四十二章經》所說「未成阿羅漢以前,汝意不可信」。

能做的便是冷靜下來,將導師的心地發明「止觀」運用出來,在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好好的做一番研究認識了解,才有機會進入自我察覺返照,看似簡單的道理方法,但真要好好運用在生活中,自己仍是有些蹩手蹩腳,尤其是自己的知識經驗不足,在想行之間便無法注入太多的元素,衝擊不同的非想,供自己有更多篩選的機會,總是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累積更多的「智」,但這不就是必經過程嗎?少了這過程,自己不是仍停留在最初那無明無知的「我」嗎?一笑。

修行之路本來就不易走,而今自己既已選擇了這條路,怎能輕言放棄。前方之路仍是迢迢,要趕的路還遠的很,得加緊腳步趕趕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