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2期 2010年10月刊
昨晚,夢見獨自走入茂密的森林,望見了參天的巨木,千奇百怪的奇花異草,各式各樣的林相,將我完全吸引住。
文/ 小葉
昨晚,夢見獨自走入茂密的森林,望見了參天的巨木,千奇百怪的奇花異草,各式各樣的林相,將我完全吸引住,輕鬆的漫步在林間,享受著清新的芬多精,滿心的歡喜無法比喻,正當此時,天空突然作響,轟隆的巨聲將我從夢中驚醒,開了燈,看著桌上的時鐘,才剛過兩點。
醒後起身倒了杯水喝,再走回床沿坐著,回味著剛才的夢境,那幽靜的森林,清涼的感覺,真是令人陶醉,多捨不得醒來,但為何突然轟天一響擾我清夢呢?正想責怪那巨響時,腦海立即浮現教授師的話語,「人總是耽於順境」。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物質的現象有成住壞空,精神的現象亦有生住異滅,看似有常,事實上都是在無常的現象中,人總是被外在的色塵緣境所迷惑,堅信自己眼所見耳所聞,認虛為實,《金剛經》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是自己的「我」顛倒了一切,是自己的「我」在造作一切有為法,色塵緣境只是引發自己的「我」,將自己的「我」赤裸裸的展現出來,緣境無所謂的好或壞,若「心」不起變化與之相應,何有所謂的煩惱問題呢?但人往往總是不加思索的責怪緣境,若不是這個緣境如何,自己也就不會有情識變化,更不會有所造作了,喜於順境,畏於逆境。
佛陀所說的「可憐愍眾生」,凡夫眾生習慣性的緊抓住自己的我不放,認為只要放下一點點的我,便會被別人瞧不起不受尊重,甚至侵犯,任意於用自我意識解讀所知的一切,卻忘了除了自己的我之外,還有他人的我,以及用凡夫之智所無法明白,過去無始以來所結的因果關係,讓強大的自我意識導引著一切,將自己的身口意置於危險的惡作中,不停的惡性循環,永遠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浮沈,無法出離。
自我意識愈是強大,愈無法接納他人的種種,產生排斥感,嚴重的甚至具有攻擊性,表面上是在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但事實上是傷害了彼此,為日後種下無數的惡因。
處處強調自己,以自我為中心,高喊自我意識萬歲,最大的損失者便是自己,不願接納他人的知識經驗,不但縮小了自己的眼界及格局,更無法得到更多的資訊,以供自己多層次的比較選擇,獨活在有限的小世界中,猶如井底之蛙,不知井外世界何其寬廣,以自我意識認定世界就如同井口般的大小,以為那就是所有的一切。
教授師曾講過一則佛陀教育羅睺羅的事蹟,內容大意如下:尊貴的佛陀有一次在教導羅睺羅時,要羅睺羅將盆子裡的水倒掉,並將盆底朝天倒放著,接著又要求羅睺羅將水倒入盆中,羅睺羅不解的說:「水根本無法注入盆中」,佛陀藉盆子及水來比喻,倒放的盆子猶如強烈的自我意識,水猶如道理方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方法,也無有機會學習,封閉成長的空間。
導師曾說過:「學習他人的知識經驗,便能少走許多的冤枉路」,若能意識到在展現自我意識時,能將自己的我淡化一些,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他人也較願意分享他的知識經驗,給予良言建議,讓自己的知識經驗如活水般源源不絕,自己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資糧便也越雄厚,才有能力將「智」化為力量產生「慧」,饒益更多的有情眾生。
想要調伏自我並非易事,是要有其道理方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相應者是,但不論何種法門,首要之件便是得先「發現」自我,進而「認識」自我,漸漸「瞭解」自我,才有機會「突破」自我,從發現到突破其過程是相當漫長且辛苦,必須將自己的我赤裸裸的攤開,好好作一番檢視,好好作一番調整,但這不似修理機器般,拆開機器檢查修理即可,世俗說過五關斬六將,突破自我是必須過如恆河沙般的難關,斬如恆河沙般自我的將,將無數的業我漸轉為道我,行於覺道之上,直到業識完全清淨。
業要達清淨,必須顯業,業要顯必須有緣境來誘發,導師曾說過:「惡知識也能成為善知識」,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若能在逆境中得到饒益性,那麼逆境也是促使自己逆增上緣的順境,只要自己不畏艱難挑戰,隨時調整自己的起心動念,並時時注意維護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淨無礙之境便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