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4期 2010年12月刊
每個人都有自我,從無始以來的習性,乃至環境的養成,造就每個人獨特的自我意識,建構屬於自我的價值觀。
文/心虔
每個人都有自我,從無始以來的習性,乃至環境的養成,造就每個人獨特的自我意識,建構屬於自我的價值觀。然而,也由於人人自我意識的分別,執著地認為別人都是錯誤的,而自己永遠都是對的,致使面對人與人、人與事產生諸多的問題煩惱。因為人們常依於外在表象,所謂親眼所視見,親耳所聽聞,憑藉著自身僅有的知識經驗,或人云亦云,但卻以自己的想法、思考判斷。所以,直覺地下結論或做抉擇,這都是自我意識、主觀的。不論是理性的,或是感性的,起心動念若都是自我的觀點想法,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就會有很多的缺失,結果不是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舉例來說,舉辦一場法會,負責人要先做好市場調查、蒐集相關資訊,以利後續作業的推動:包括法會名稱、目的宗旨、主辦及協辦單位、舉辦的方式(是開放式、非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用餐-戶內或戶外)、場地(空間範圍、戶內或戶外、幾個殿堂、備用場地等)、日期、時間(法會各項佛事時間和用餐時間)、參加對象(佛教徒或社會大眾)、預估人數(依參與法會人數決定場地大小、會場佈置、餐飲之供應方式等,因此人數估算愈正確,愈能使各項作業切合實際需要)、活動期間其他地區舉辦的活動(同質性的活動或聚會遊行乃至交通管制等,都可能影響參與的人數)、會場佈置(場地規劃與進出動線的考量、雨天或需增設的臨時應變措施)、供餐方式、餐具用品的供應和準備(碗筷組)、食物的輸送補給(需增量的臨時應變措施)、人力物資需求的來源(依據法會規模,有時所需動員的人力、物力相當可觀,而不論是何種活動,人力上的規劃是最重要的一環)、人力規劃與分配(分出工作組別,各有專人負責,還有各組的協調搭配。此外義工的召集及統計需要的人數)等、善後收拾、環保回收處理等等。所有的作業都需規劃、組織、協調、控制,規劃愈是周詳細密,管理及計劃愈加容易掌控,因此,負責人必須眼察四面、耳聽八方,隨時視狀況做適度的調整、調度並在面對複雜混亂的環境時能做到不亂。
簡而言之,法會的進行,不外乎人事時地物。以人來說,民生大事-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資訊蒐集不完整:活動期間其他地區也舉辦同質性的活動;或場地附近有聚會遊行,有交通管制等,都會影響參與活動的人數。所以,造成預估人數與實際差距太大,所備食材不論是生食或熟食,當下如何做最適度妥善處置,是刻不容緩的事。然而,決策前未先分析及瞭解環境狀況,加以知識經驗不足夠,若只是一味地堅持自己的看法、想法,不容他人的提議,還自以為處置得當,直接就下決定,導致做出錯誤的處理,其結果:小則勞民傷財,大則甚而危及團體,損人不利己,影響重大不可不慎。
因為陌生、不熟悉,所擁有的知識經驗不足夠,直接就做判斷,結果很容易出偏差,或做出錯誤的決定,而這一切無非是因人自我意識強烈之緣故。因此,要如何淡化自我,就要從不斷地去蒐集資訊、累積知識經驗,深入的認識與了解現況。有效的掌握所需之情報,集合各方的專業見解,蒐集的資訊愈多愈穩當,再從中不斷地反覆比較、選擇,運用思想,發揮智慧,才能作出適宜的決策。因此,作任何的決策時,非僅以單一之個人層面觀點來看,必須基於各種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多元化且高瞻遠矚的視野格局,全方位深入研究、分析、認識、思量,以作出周全圓滿之決策。只憑直覺的決策,可想見其結果必定是充滿缺失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