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6期 2011年3月刊
生命,生命的種類為何?
文/唐辛子
生命,生命的種類為何?
在佛法中分別有二大類,一是有情的(生物),一是無情的(無生物);二者通稱之為生命,這些生命的發生,是由於「業」的依歸,以「因」為種子,以「緣」為助力;和合而有萬般差別結果。
一、有情--有情感反應的眾生,在梵語中叫做薩埵;《唯識述記》中說:有情識故。就是說有情感分別者,像痛苦會掙扎哭泣,快樂會歡笑雀躍,厭醜愛美等;尤其是人,於諸識含靈的有情眾生中,最能分別,最會造作,最是敏感;就像是時代中所說的海洋氣候,「晴,時多雲,偶陣雨,有雷。」複雜得有不知所措和如何是好的感覺。
二、無情--無有情感反應的眾生,如:山河大地、草木土石等不具情識作用;但是,不能否定不具情識作用,便否定了同樣是眾生的權利,也就是說,草木土石,同樣都是生命,只是我們感受不到其情感反應而已。
人身之所以難得,是因為他的一生中可以發揮無限大的生命價值;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他平常的生活中,可以利益許多的生命,完成許多意義非凡的事,這也就是白雲老禪師曾說的:「生命的意義,在發揮生活的價值;生活的價值,在饒益眾生的生命。」而其中眾生的生命,肯定是針對有情的眾生。
佛陀的思想中也特別強調要饒益有情眾生,對於眾生要有無緣慈,同體大悲的胸懷,不只是局限於人的類別,凡所有眾生之類,悉皆是其解脫苦厄,施予樂利的對象,簡單地說,就是同為生命,並屬有情,不應該有任何的分別與歧視;所以佛陀的言論中,常以「平等」與「普及」的字眼,強調「饒益」的周遍性。
如今,於佛研院中,除了薰習佛法中的知見外,並且要接受嚴格的考驗,因為佛研院的宗旨,在於培養寺院管理人才暨弘法人才,於課程中特別著重佛陀十大學派之專研與實證,並且加強五明十德之學習,還結合現代新知,予以多元化的全方位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僧才,荷擔如來家業並且能夠饒益有情眾生。
這就像是一座發電廠,首先要先儲存電力,當儲備的能源小,所能利益的對象將是小數,若所儲備的能源夠多,利益的對象將是非常地眾多。而我們現在正是在一點一點慢慢累積我們的電力,待至有一天,因緣具足時,我們也可以盡一份心,貢獻所儲備的能源,饒益有情眾生,這也就是生命意義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