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輯部出處: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260期 2011年7-8月合刊
想起爸爸,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不是那位身著海青祖衣的老和尚。看得最多的不是他的面容,而是他的背影。
文/曉白
想起爸爸,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不是那位身著海青祖衣的老和尚。看得最多的不是他的面容,而是他的背影。
那是一盞再平常不過的檯燈,攤開的稿紙,穿著一件洗得稀薄泛黃的汗衫,掛著老花眼鏡,坐在書桌前的一字一刻,一絲不苟振筆而書的背影。除了偶爾滑過的筆觸聲。空氣中凝結的是一份令人肅然起敬的懔然。
生活中的爸爸,從不把名相掛在嘴上,刻意教化宣講佛法。可是似乎沒有任何不能與他交談的話題;沒有什麼難得倒他的事;更沒有什麼能令他擔心害怕的。面對世道人情,他有著快如閃電又出人意表的洞悉和穿透力,但卻從來不曾用來苛責於人。他給予孩子空間去犯錯、去思考、去改過。不要求孩子必須和他一樣,生活中所領略的盡是他的尊重寬容和大度大量。
而今他的書桌、檯燈、稿紙依然還在,只是他卻像朵雲飄然遠去。有些許追悔,卻有更多失落與緬懷。
他這一生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做為孩子,能夠回報的卻太少。
我相信爸爸是不願看見孩子沈浸在憂傷淚水中。畢竟苦集滅道,是萬法不易的準則。是否他的離去,也在警示,他不能是例外,也不可以是例外。
自他走後,一再反問自己,是否可以為他做什麼?猛然間驟醒:不!不是是否可以為他做些什麼,或許他更希望看到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他留給我們無以計數的無價寶。他的心地發明、著作教化、精神風範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是世上最幸福富足的一群。
今日值此與諸位法師,在家同參,一道送這位偉大的師父爸爸一程。末了謹以此偈獻上:
法無定法 覺向有情般若
出世入世 同證人間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