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26講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後面經文世尊說了一個偈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這一首偈常常造成很多的說詞,前面不是談過轉輪聖王具備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裡「觀」是認識,深入的認識,叫做觀。所以以三十二相去作觀,認為如來就是這個樣,這種說法是不正確;尤其佛所說的三十二相,以四句偈語來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有翻為「不得見如來」。這四句偈如果用普通的文字解釋,會造成很多誤會;不可以以色身見我,也不可以以聲音來求我,如果這麼做就是行邪道,就會變成這麼解釋。

先瞭解見我的「我」是誰「我」

以如來而言,如來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之後的一種成就,這種成就叫做如來,或叫做佛;可是那個「我」是要修養以後,完成了這種境界才能叫佛、叫如來。所以只是以具足色身、具足相去看「我」──釋迦牟尼佛的話;這一種方式就等於邪魔外道。更明顯一點的講法,釋迦牟尼佛的造像,現在稱為常住三寶,或叫做法性三寶。

就是在佛龕的泥塑木雕畫像,這些像都叫做色相,這種色相供奉在那裡,然後一天到晚有了問題、煩惱,跪在那裡求它,做錯了也跪在那裡去懺悔,面對這一種色身之相去求它,可以說所有的行為都是邪道,不是正道,這個偈語要這麼去看,不能照文字解釋。

 

所以說「若以色見我」,因為佛像供在那裡也好,即使釋迦牟尼佛本人在也好,表相是一個色身之相,用這種相「法相莊嚴,他就是如來!」就去依賴他,用聲音去求他,不是常有很多點著香:「佛…!」在那裡求、在那裡喊?這種行為是不正當的謂之邪。邪道就是不正當的道路,因為肯定「不能見如來!」 為什麼?「顯現如來」不是顯現釋迦牟尼佛那個如來,是釋迦牟尼佛成為佛,或成為如來,是經過修養而成就的,不是從表面可以看得見的。所以不能見如來,是如來成就的修養內涵;不是看不到那個表相的如來,是看不到修養成就的那個如來。我常常提醒說,不要一味的依賴,佛也好、菩薩也好,甚至出家顯三寶相的僧寶也好,不要一味的依賴,而是要去學習他的成就,也就是修養,他的修養是什麼?以釋迦牟尼佛而言,就是他表現出來的道理方法,表現出來的智慧修養,對人天師範,出家人也應該是用這個樣,只是求他而不學習、不去修養,永遠見不到如來的果證,只是看到了如來的色相,是這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