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的探討

 「夏蟲不可語冰、蟪蛄不識春秋」

老和尚在「漸修與頓悟」中:公案所說的,【明知故犯】它的結果,這個中間你能相應多少,那就是你覺悟的有多少。

所以疑、思、悟,這個三段論法,幾乎在一個學禪的人來講,是很好把握的,一個修行的方法,因為他有開始、他有過程、他有結果。

因為【佛法】他不是斷滅的,它是有開始、有過程、有結果,有很多人說,禪宗裡面的公案都是懸案,沒有結果,其實那只是你對禪太陌生了,禪沒有懸案,禪所謂的懸案,是你本身並不相應於那個提出來的公案,你認識的、理解的,發現的不夠,或者根本沒有。

所以我們要談任何的一個問題,以禪的方式,從疑到思、到悟,你如果能夠,依於你自己修養具備的條件,運用得好的話沒有懸案,幾乎都是可以作一個,覺悟的肯定的結果。

假使我們以明知故犯這個結論來看,在文字上或者名相上面,人人都一下能瞭解,可是如果說這個【明知什麼】?那就是個人,我們以世俗話來講,就有見仁見智,可是以禪來講,不是叫見仁見智,是依於你的修養,能表現的多少?

從這個上面我們去探討一下,當然我剛剛說過,禪是不需要去用這種方式,去探討、去分析,可是也並不是我們一般講的,不可說、不可思議。

因為,如果說不可說的話,那自古以來,那麼多的高僧大德,他們不是都是在那裡說嗎?你說不可思議?真正說那麼不可思議,為什麼說了那麼多呢?可見他還是可以說,也可以思議的。

他只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依於你個人的修養,具備的條件,你擁有的智慧,來做可說、不可說、可思議、不可思議。

個人的見地不夠,知識經驗不多,講不出公案內涵來,很多人都用不可說、不可思議來結論。老和尚說的,在「漸修與頓悟」中說的很清楚。

如果公案,只說公案,那來者何意,說者何心哩。

憨山大師《費閒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這講的就是我自己。